新课标下的中学物理习题教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教学大纲和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 第9-13页 |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变化(1985年后) | 第9-10页 |
·新课标对物理教学的新要求 | 第10-11页 |
·新课标课材的特点 | 第11-13页 |
·物理习题教学的地位作用和目前实施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选题研究的意义、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奥苏伯尔的认知—意义接受学说 | 第17-18页 |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页 |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 第18-19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物理习题教学 | 第20-29页 |
·物理习题教学的认知特点 | 第20-24页 |
·解答物理问题的认知特点 | 第20-22页 |
·解答物理问题的认知过程 | 第22页 |
·物理认知结构与物理解题 | 第22-24页 |
·物理习题的分析 | 第24页 |
·物理过程的定性分析 | 第24页 |
·物理过程的定量分析 | 第24页 |
·中学物理解题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 第24-29页 |
第四章 新课标下物理习题教学的实施 | 第29-57页 |
·物理习题教学中的习题 | 第29-35页 |
·物理习题教学应以基础题目为主 | 第29-30页 |
·物理习题的选择和编写 | 第30-31页 |
·物理习题应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 第31-35页 |
·物理习题教学的方法 | 第35-47页 |
·程序式习题教学 | 第36-39页 |
·探究式习题教学 | 第39-47页 |
·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 第47-57页 |
·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 第47-48页 |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 第48-49页 |
·分层次教学的依据和方案 | 第49-51页 |
·实践案例 | 第51-57页 |
结语和反思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