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19页 |
·生命教育的提出 | 第11-13页 |
·社会发展的现实呼唤生命教育 | 第11页 |
·心理科学揭示生命教育的基本性 | 第11-12页 |
·生命是教育的始点和归宿 | 第12页 |
·新课改要求生命教育理论的支撑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生活教育理论 | 第16页 |
·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 | 第16-17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9页 |
2. 生命教育概述 | 第19-24页 |
·生命教育的内涵 | 第19-21页 |
·四个向度 | 第20页 |
·五个取向 | 第20-21页 |
·生命教育的内容 | 第21-22页 |
·“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 | 第21页 |
·“生命的历程” | 第21页 |
·“生命的乐章” | 第21-22页 |
·“生命的挑战” | 第22页 |
·“自我与他我” | 第22页 |
·“自我实现” | 第22页 |
·生命教育的目标 | 第22-24页 |
3. 高中生生命教育现况调查分析 | 第24-31页 |
·调查对象与内容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生命知识的来源 | 第24页 |
·生命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 | 第24-25页 |
·学习生命知识的态度 | 第25页 |
·学生生命体验的状况 | 第25-27页 |
·学生珍爱生命意识的调查 | 第27-28页 |
·高中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1页 |
·高中生的生命意识呈现多样态 | 第29页 |
·教育对高中生的生命意识起着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影响和作用 | 第29-31页 |
4.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 | 第31-41页 |
·隐性课程——生命教学观的建构 | 第31-37页 |
·教学应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 | 第31-32页 |
·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 | 第32页 |
·教学应是一个不断生成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 | 第32-33页 |
·教学应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 | 第33页 |
·教学评价应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 第33-37页 |
·显性课程——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的发掘与渗透 | 第37-41页 |
·认识生命篇 | 第37-38页 |
·敬畏生命篇 | 第38-39页 |
·热爱生命篇 | 第39页 |
·保护生命篇 | 第39-40页 |
·开发生命篇 | 第40-41页 |
5.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 第41-46页 |
·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 第41-43页 |
·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 | 第41页 |
·学科渗透 | 第41页 |
·抓好生命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 第41-42页 |
·建设好生命教育基地 | 第42页 |
·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组建生命教育网络 | 第42页 |
·营造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 第42-43页 |
·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 第43页 |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 第43-46页 |
·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 | 第43页 |
·实验实习是生命教育的最佳时机 | 第43-44页 |
·开设知识讲座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 | 第44页 |
·网络、专刊、黑板报等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补充 | 第44-46页 |
6. 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 | 第46-49页 |
结束语: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