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1章 总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I.2.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资料与数据 | 第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第2章 概念框架 | 第21-25页 |
·退市风险 | 第21页 |
·风险预警目标和功能 | 第21-23页 |
·风险预警方法 | 第23页 |
·风险预警指标 | 第23-25页 |
第3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退市预警机制经验借鉴 | 第25-31页 |
·美国上市公司退市预警机制 | 第25-27页 |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标准 | 第25-26页 |
·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预警 | 第26-27页 |
·日本上市公司退市预警机制 | 第27-28页 |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 第27页 |
·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预警 | 第27-28页 |
·香港地区上市公司退市预警机制 | 第28页 |
·香港地区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 第28页 |
·香港地区联合交易所上市公司退市预警 | 第28页 |
·部分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退市预警机制比较与经验总结 | 第28-31页 |
·退市预警机制比较 | 第29页 |
·部分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经验总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机制 | 第31-37页 |
·中国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 | 第31页 |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 第31-32页 |
·中国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预警 | 第32-34页 |
·中国退市风险警示制度 | 第32-33页 |
·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退市风险警示比较 | 第33-34页 |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退市机制单一 | 第35页 |
·退市标准缺乏可操作细则 | 第35页 |
·退市条件不严格 | 第35-36页 |
·投资者利益没有受到充分保护 | 第36-37页 |
第5章 中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模型实证分析 | 第37-47页 |
·指标选取 | 第37-38页 |
·研究样本选取 | 第37-38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页 |
·流程介绍 | 第38-39页 |
·模型建立 | 第39-45页 |
·模型算法选择 | 第39-40页 |
·指标统计检验 | 第40-42页 |
·变量筛选方法 | 第42-43页 |
·回归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模型的解释说明 | 第44-45页 |
·模型应用 | 第45-47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3页 |
·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建立完善的退市预警机制 | 第49-50页 |
·制定严格有效的退市标准和条件 | 第50-51页 |
·加强实行退市预警的监管 | 第51-52页 |
·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