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论心理健康权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6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2页
 二、研究现状及其评价第12-14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心理健康权的一般理论第16-36页
   ·心理健康权的概念分析第16-25页
     ·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第16-19页
       ·健康的概念第16-17页
       ·心理健康的概念第17-19页
     ·健康权与心理健康权的概念第19-25页
       ·健康权的现有概念分析第19-20页
       ·心理健康权的概念第20-25页
         ·心理健康权概念的学理分析第21-22页
         ·心理健康权概念的规范分析第22-24页
         ·本文关于心理健康权的概念第24-25页
   ·心理健康权的主体和内容第25-31页
     ·心理健康权的主体第25-27页
       ·权利主体第26页
       ·义务主体第26-27页
     ·心理健康权的内容第27-31页
       ·心理健康预防保健权第27-28页
       ·心理疾病治疗、康复权第28-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权第29页
       ·心理健康环境权第29-30页
       ·心理健康侵害救济权第30-31页
   ·心理健康权与相关内容的界分第31-36页
     ·心理健康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第31-33页
       ·心理健康权与健康权第31-32页
       ·心理健康权与"基本前提要素"相关的权利第32-33页
     ·心理健康权与民法上精神利益的保护第33-36页
       ·心理健康权与民法上的健康权第34页
       ·心理健康权与民法上精神损害赔偿第34-36页
2.心理健康权的宪法权利属性第36-48页
   ·心理健康权作为宪法权利的历史演变第36-41页
     ·心理健康权思想的萌芽第36-37页
     ·心理健康权形成的社会根源第37-38页
     ·心理健康权形成的法律渊源第38-41页
   ·心理健康权是一种社会权第41-44页
     ·关于社会权理论的回顾第41-42页
     ·心理健康权是具有生存权性质的社会权第42页
     ·心理健康权是文化性侧面的生存权第42-43页
     ·心理健康权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权第43-44页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基本权利第44-48页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权利第45-46页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独立的权利第46-47页
     ·心理健康权是一项普遍的权利第47-48页
3.心理健康权的实现第48-55页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原则与途径第48-50页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原则第48-49页
       ·健康服务的便利第48页
       ·健康服务的获得条件第48-49页
       ·健康服务的接受条件第49页
       ·健康服务的质量第49页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途径第49-50页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国家义务第50-52页
     ·尊重的义务第50-51页
     ·保护的义务第51页
     ·实现的义务第51-52页
   ·心理健康权实现的衡量标准第52-55页
     ·关于核心内容说第53页
     ·关于具体基准说第53-54页
     ·上述二说的评析第54-55页
4.中国公民心理健康权的保障第55-76页
   ·中国公民心理健康权状况的评析第55-67页
     ·政策方面第55-58页
     ·立法方面第58-62页
       ·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权的立法现状第59-61页
       ·上述立法现状的评析第61-62页
     ·精神卫生资源方面第62-65页
       ·精神卫生资源的分布第63-64页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第64-65页
     ·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第65-67页
       ·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第65-67页
       ·现有管理体制的评析第67页
   ·中国心理健康权保障的完善建议第67-76页
     ·完善以心理健康权保护为目的政策措施第67-69页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权保障的法律机制第69-73页
       ·宪法层面的保障机制第69页
       ·制定相关的精神卫生法规第69-71页
       ·健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机制第71-73页
     ·建立覆盖心理健康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第73页
     ·培养适合需求的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第73-74页
     ·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第74页
     ·实施及时而有效的评价体系第74-75页
     ·加强重点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防治第75页
     ·完善精神卫生管理体制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附录第81-82页
后记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行政规划的程序控制
下一篇:民俗活动中潮州大锣鼓的观众态度研究--以潮州市意溪镇为研究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