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缘由 | 第10-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 服务型政府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政府公信力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服务型政府及政府公信力的一般理论 | 第20-26页 |
(一) 服务型政府理论介绍 | 第20页 |
(二) 政府公信力理论介绍 | 第20-23页 |
1、 政府公信力定义 | 第20-22页 |
2、 政府公信力的表现 | 第22-23页 |
3、 政府公信力的评价 | 第23页 |
(三) 服务型政府和政府公信力的内在逻辑 | 第23-26页 |
1、 共同的理论支撑 | 第23-24页 |
2、 二者的密切联系 | 第24-26页 |
二、 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一) 理念:意识与利己意识的冲突 | 第26-27页 |
(二) 行为:为民谋利与权力异化的矛盾 | 第27-28页 |
(三) 法治:依法行政与责任缺失的悖论 | 第28-29页 |
(四) 政策:决策科学化与执行偏差的反差 | 第29-30页 |
(五) 绩效:政绩提高与效能弱化的并存 | 第30-31页 |
(六) 信息:信息公开与效果欠佳的困惑 | 第31-34页 |
三、 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政府公信力弱化原因分析 | 第34-47页 |
(一) 时代环境因素: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 第34-35页 |
(二) 公众因素: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快速升高 | 第35-37页 |
(三) 政府因素 | 第37-47页 |
1、 官本位、层级体制思想严重,服务理念缺失 | 第37-39页 |
2、 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 | 第39-40页 |
3、 公众政治参与少,政府受监督力度弱 | 第40-42页 |
4、 政策不科学,执行力差 | 第42-43页 |
5、 考核指标错位,方向引领失误 | 第43-44页 |
6、 政府工作人员对信息公开认识和处理不到位 | 第44-47页 |
四、 提高服务型政府公信力的有效路径 | 第47-61页 |
(一) 培育服务理念,切实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第47-49页 |
(二)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落实行政问责任制 | 第49-51页 |
1、 培育责任理念 | 第49页 |
2、 健全政府责任体系 | 第49-50页 |
3、 落实行政问责制 | 第50-51页 |
(三) 增强公民参与意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 第51-53页 |
1、 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 | 第51-52页 |
2、 拓宽公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 | 第52-53页 |
(四) 完善监督体系,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执行有力 | 第53-56页 |
1、 培育廉政意识 | 第53-54页 |
2、 加强权力制约,完善监督机制 | 第54-56页 |
(五) 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创新社会管理 | 第56-58页 |
1、 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 第56-57页 |
2、 完善危机管理机制 | 第57页 |
3、 缩小国家活动范围,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第57-58页 |
(六) 公开政府信息,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 第58-61页 |
1、 培育信息公开理念 | 第58-59页 |
2、 完善政府微博和电子政府 | 第59-60页 |
3、 发挥新闻媒体的信息公开功能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