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引言 | 第8-9页 |
·本课题来源 | 第9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9页 |
·本课题研究基础与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本课题研究基础 | 第9-10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第10页 |
·本课题选择及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1页 |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预期目标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发电机IC 调节器烧蚀的原因 | 第12-35页 |
·问题发生现状 | 第12-13页 |
·发电机故障现象 | 第13-14页 |
·发电机IC 调节器烧损的可能原因及需要采取的验证工作 | 第14-15页 |
·发电机IC 调节器烧损的可能原因 | 第14页 |
·需要采取的相关验证工作 | 第14-15页 |
·发电机单品调查 | 第15-23页 |
·发电机高温耐久对比试验 | 第15-17页 |
·调节器单品高温工作实验 | 第17-19页 |
·过电流失效模式 | 第19-21页 |
·过电压失效模式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IC 调节器产生高温的原因推定 | 第23-24页 |
·整车调查 | 第24-34页 |
·整车试验内容及目的 | 第24页 |
·试验条件 | 第24-25页 |
·试验结果 | 第25-28页 |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不良真因 | 第28-29页 |
·根据车辆结构分析发电机后侧温度上升原因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热害试验 | 第31-32页 |
·减低发电机后侧温度的改善方案 | 第32页 |
·隔热罩对应方案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发电机IC 调节器烧蚀问题的解决 | 第35-44页 |
·发电机隔热罩追加方案 | 第35页 |
·发电机对策品热害试验评估 | 第35-36页 |
·发电机隔热罩二次修改 | 第36-39页 |
·发电机隔热罩修改方案 | 第36-37页 |
·隔热罩修改品热害试验评估 | 第37-39页 |
·发电机IC 调节器的改善 | 第39-42页 |
·发电机IC 调节器及芯片式样 | 第39页 |
·发电机IC 调节器工作原理 | 第39-40页 |
·耐高温能力提升 | 第40-41页 |
·耐脉冲电压能力提升 | 第41页 |
·抗过电流能力提升 | 第41-42页 |
·排气歧管罩追加3M 衬垫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试验研究 | 第44-61页 |
·发电机耐久试验 | 第44-51页 |
·发电机破坏性高温耐久对比试验 | 第44-46页 |
·试验设备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试验结论 | 第45-46页 |
·发电机耐热耐久试验 | 第46页 |
·发电机高速耐久试验 | 第46-47页 |
·发电机高速变速试验 | 第47页 |
·振动试验 | 第47-50页 |
·试验目的 | 第47页 |
·试验设备 | 第47-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结论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发动机台架试验 | 第51-57页 |
·试验设备 | 第51-52页 |
·性能试验方法 | 第52页 |
·耐久试验方法 | 第52-54页 |
·试验条件 | 第52页 |
·试验要领 | 第52-54页 |
·试验结果研究及分析 | 第54-57页 |
·发动机450Hr 台架试验后结果 | 第54-55页 |
·发动机台架耐久后发电机性能测试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GALANT 跑车试验 | 第57-60页 |
·跑车试验 | 第57-58页 |
·跑车试验后发电机性能测试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1-64页 |
·全文总结 | 第61-63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摘要 | 第67-70页 |
ABSTRACT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