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绪论 | 第9-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 时代背景 | 第9-10页 |
2. 理论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第13-16页 |
1. 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高校教师服务 | 第13页 |
2. 教育学中的服务与经济学中服务的区别 | 第13-14页 |
3. 高等教育的产品观——学生产品观和服务产品观的比较 | 第14-15页 |
4. 高校教师服务与其他第三产业中服务的区别 | 第15-16页 |
二、高等教育服务的理念 | 第16-19页 |
(一) 高等教育服务观点的表述 | 第16页 |
(二) 高等教育服务的内容 | 第16-17页 |
1. 学校为教师服务 | 第16页 |
2. 教师为学生服务 | 第16-17页 |
(三) 高等教育服务特点 | 第17-19页 |
1. 服务目标的特殊性 | 第17页 |
2.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性 | 第17页 |
3. 服务的准公共性 | 第17-18页 |
4. 服务的先导性和滞后性 | 第18页 |
5. 服务的系统性和精神性 | 第18-19页 |
三、高校教师服务理念 | 第19-23页 |
(一) 高校教师服务的历史考察 | 第19-20页 |
(二) 高校教师服务的内涵 | 第20-21页 |
(三) 高校教师服务与中小学教师服务的区别 | 第21-23页 |
四、我国高校教师服务的几个问题 | 第23-32页 |
(一) 教师为什么要服务——必要性 | 第23-26页 |
1.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 第23-24页 |
2. 教师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 第24-25页 |
3. “以学生为本”的要求 | 第25-26页 |
4. 学生作为“消费者”的要求 | 第26页 |
(二) 教师为谁服务——对象 | 第26-28页 |
(三) 教师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内容 | 第28-30页 |
1.专业培养 | 第28-30页 |
2.辅助指导 | 第30页 |
(四)教师如何提供服务——途径 | 第30-32页 |
1.课内服务 | 第31页 |
2.课外服务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