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

内容提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序言第8-11页
第一章 人格障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第11-23页
 第一节 人格障碍的历史辨析第11-14页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第11-12页
  二、人格障碍、精神障碍与精神病的关系第12-13页
  三、人格障碍的类型第13-14页
 第二节 人格障碍与实施犯罪行为的相关性第14-16页
 第三节 人格障碍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6-23页
  一、生物遗传学的研究第16-18页
   (一) 神经生物学的理论观点第16页
   (二) 遗传学的研究第16-17页
   (三) 生物化学的研究第17页
   (四) 心理生理学的研究第17页
   (五) 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第17-18页
  二、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第18-19页
  三、认知论的解释第19-20页
  四、精神分析学派的解释第20-21页
  五、折衷的观点第21-23页
第二章 刑事责任的基本原理第23-48页
 第一节 关于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观点第23-27页
  一、以心理学为依据的责任理论第23-24页
  二、以社会学为基础的责任理论第24页
  三、伦理学意义上的道义责任论第24-25页
  四、采用规范学原理的责任理论第25-26页
  五、精神医学范围中的人格责任理论第26页
  六、关于刑事责任理论的简单归结第26-27页
 第二节 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第27-30页
  一、刑事责任的法律性第28页
  二、刑事责任的平等性第28-29页
  三、刑事责任的程序性第29页
  四、刑事责任的特定性第29-30页
  五、刑事责任的社会性第30页
  六、刑事责任的可变更性第30页
 第三节 故意犯罪与刑事责任第30-37页
  一、认识及认识对象第33-34页
  二、意志及心理决断第34-37页
 第四节 过失犯罪与刑事责任第37-44页
  一、认识及认识程度第38-39页
  二、意愿及实际效果第39-41页
  三、关于过失的理论命题第41-44页
 第五节 刑事责任能力第44-48页
  一、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第44-45页
  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45-48页
第三章 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第48-63页
 第一节 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相互关系第48-55页
  一、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相互关系概说第48-50页
  二、精神症状第50-55页
   (一) 认知障碍第50-52页
   (二) 意志行为障碍第52-54页
   (三) 贯穿在认识、意志心理活动过程中的精神障碍第54-55页
 第二节 法国的“生物学方法”视野内的人格障碍第55-57页
  一、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第56页
  二、类型学范围内的人格障碍第56-57页
 第三节 德奥“心理学方法”和“综合性方法”第57-59页
  一、奥地利的“心理学方法”第57-58页
  二、德国的“综合性方法”第58-59页
 第四节 对人格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第59-63页
  一、国外评定人格障碍者为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基础第59-60页
  二、放宽对人格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理论基础第60-61页
  三、国内对人格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重新定位第61-63页
总结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后记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定罪思维模型比较研究--从美国定罪原则谈起
下一篇:犯罪构成要件与证明单位相互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