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定罪思维模型比较研究--从美国定罪原则谈起

内容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7-8页
第一章 不同法系定罪思维模型分析第8-22页
 第一节 美国刑法定罪思维模型评析第8-14页
  一、行为第8-9页
  二、精神状态第9-10页
  三、行为与精神状态同时存在第10-11页
  四、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第11-12页
  五、因果关系第12页
  六、法律主义第12-13页
  七、抗辩事由第13-14页
 第二节 大陆法系刑法定罪思维模型评析第14-18页
  一、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沿革第14-16页
  二、“递进式”的犯罪构成体系第16-18页
 第三节 我国刑法定罪思维模型评析第18-22页
  一、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由来——前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第18-20页
  二、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的特点第20-22页
第二章 不同法系定罪思维模型之比较第22-31页
 第一节 差异性:体系性构建思路的差异第22-28页
  一、哲学基础的差异第22-23页
  二、框架体系的差异第23-24页
  三、评价思路的差异第24-25页
  四、诉讼模式的差异第25-28页
 第二节 相通性:三大法系定罪理论的一般性要素之对应第28-31页
  一、构成要件该当性中的一般性要素第29页
  二、违法性中的一般性要素第29-30页
  三、有责性中的一般性要素第30-31页
第三章 我国现有定罪思维模型的解析与反思第31-37页
 第一节 解析: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第31-33页
 第二节 反思: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缺陷第33-37页
  一、定罪逻辑思维方面——“结论先导”第33-34页
  二、正当行为解释方面——“无法自给”第34页
  三、刑法条文定义方面——“含糊不清”第34-35页
  四、体系评价机能方面——“结构缺失”第35-36页
  五、刑事诉讼模式方面——“流水作业”第36-37页
第四章 完善和解决思路第37-44页
 第一节 两大法系定罪思维模型之借鉴第37-40页
  一、美国刑法定罪思维模型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7-39页
  二、大陆法系定罪思维模型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9-40页
 第二节 动态的定罪思维模型第40-42页
 第三节 静态的定罪思维模型第42-44页
  一、价值取向:人权保障与社会保护第43页
  二、功能解读:“入罪”与“出罪”第43-44页
结束语第44-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后记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下一篇:人格障碍与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