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本文的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的构架 | 第14-16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本文的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国外学者对第三部门的界定 | 第17-18页 |
·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第三部门的基本分类与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部门的基本分类 | 第19-21页 |
·第三部门的基本特征 | 第21页 |
·第三部门存在与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1-25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2页 |
·契约失灵理论 | 第22-23页 |
·政府补贴理论 | 第23-25页 |
3. 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及政府管理政策审视 | 第25-41页 |
·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回顾 | 第25-29页 |
·我国古代第三部门雏形 | 第25-26页 |
·我国近现代第三部门的发展 | 第26-29页 |
·我国第三部门的特殊性和优势 | 第29-31页 |
·我国第三部门的特殊性 | 第29-30页 |
·我国第三部门的优势 | 第30-31页 |
·第三部门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第31-35页 |
·分担政府社会管理责任 | 第32-33页 |
·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 第33-34页 |
·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 第34页 |
·有利于社会管理的公民参与 | 第34-35页 |
·现阶段我国政府对第三部门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5-41页 |
·第三部门法律法规权威不足、体系不全、滞后性严重 | 第36-37页 |
·与政府关系错位,面临政府经常性干扰,独立性、自治性差 | 第37-39页 |
·第三部门发展稚嫩,存在着经费不足,活动能力有限 | 第39-40页 |
·自律机制不健全,营利性强而公益性差,甚至从事非法经营 | 第40-41页 |
4. 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对第三部门管理政策的经验借鉴 | 第41-53页 |
·美国政府对第三部门管理政策的实践 | 第41-44页 |
·美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 | 第42页 |
·美国政府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支持 | 第42-44页 |
·美国对第三部门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44页 |
·英国政府对第三部门管理政策的实践 | 第44-49页 |
·英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 | 第45-47页 |
·英国政府和第三部门关系的新发展 | 第47-49页 |
·西方国家政府第三部门管理政策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 第49-53页 |
·借鉴西方国家第三部门发展的经验必须充分考虑国情 | 第49-51页 |
·对我国发展第三部门的理性思考 | 第51页 |
·对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的展望 | 第51-53页 |
5. 宝鸡市第三部门管理政策的实践:以社团管理为例 | 第53-58页 |
·宝鸡市社会团体发展现状 | 第53-54页 |
·宝鸡市政府对社团组织管理实践的主要做法 | 第54-55页 |
·对民间社团组织进行政策、经费支持 | 第54页 |
·对民间社团组织进行整体规划,重点培养 | 第54-55页 |
·对民间社团组织进行登记、年检管理制度 | 第55页 |
·宝鸡市社会团体管理政策存在问题 | 第55-58页 |
·官办色彩过浓 | 第55-56页 |
·内部制度不完善,尚未实现自我治理 | 第56页 |
·社会团体的设立条件过分苛刻 | 第56页 |
·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56-58页 |
6. 我国政府对第三部门管理政策改革的思考 | 第58-73页 |
·影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重要制度 | 第58-61页 |
·登记管理制度 | 第58-59页 |
·税收政策 | 第59-60页 |
·监督机制 | 第60页 |
·资源分配制度 | 第60-61页 |
·我国政府对第三部门管理政策改革的原则 | 第61-62页 |
·投资和举办的多元化、多渠道原则 | 第61页 |
·社会化、市场化原则 | 第61-62页 |
·现代化、科学化原则 | 第62页 |
·法制化原则 | 第62页 |
·我国政府促进第三部门健康发展的对策 | 第62-73页 |
·优化第三部门的外部环境 | 第63-68页 |
·完善第三部门的自身建设 | 第68-73页 |
7. 本文主要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3-7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3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3-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