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第11-15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述第15-25页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第15-18页
  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第15-16页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第16-17页
  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第17-18页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认识第18-25页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理论基础第18-21页
  2、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第21-22页
  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第22-25页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可能性第25-31页
 (一)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第25-27页
  1、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要求第25-26页
  2、适应全球化时代挑战的要求第26-27页
  3、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要求第27页
 (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基础第27-31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筑了理论基础第27-28页
  2、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第28-29页
  3、民生建设的成果巩固了群众基础第29-31页
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第31-41页
 (一)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第31-33页
  1、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第31-32页
  2、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理论研究队伍第32页
  3、语言表达通俗化内容现实化第32-33页
 (二)巩固和扩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阵地第33-35页
  1、传统与新兴传播形式并重第33-34页
  2、培育意志忠诚的亲民宣传队伍第34-35页
  3、结合全球化、国际化宣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35页
 (三)分层次宣传普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35-38页
  1、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第36页
  2、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第36-37页
  3、全面提高人民大众素质第37-38页
 (四)建立保障机制与检验标准第38-41页
  1、以人民利益为最终归宿推进社会建设第38页
  2、建立长效保障机制第38-39页
  3、制定科学检验标准第39-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研究
下一篇:“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中的理论地位及当代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