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广府古城保护与更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相关概念解释 | 第9-11页 |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12页 |
·实地调研法 | 第12页 |
·归纳演绎法 | 第12-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与案例解析 | 第14-33页 |
·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理论 | 第14-15页 |
·古城镇空间理论 | 第15页 |
·城市意象理论 | 第15-16页 |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16-19页 |
·相关措施 | 第16-18页 |
·历史村镇保护实践 | 第18-19页 |
·国内历史城镇保护理论与实践 | 第19-31页 |
·相关措施 | 第19-21页 |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理论与实践 | 第21-22页 |
·广府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 第22-23页 |
·案例解析 | 第23-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邯郸广府古城内在特征解析 | 第33-83页 |
·广府古城基本概况 | 第33-40页 |
·广府古城的区域环境 | 第34页 |
·广府古城的历史沿革 | 第34-36页 |
·广府古城的社会经济概况 | 第36-37页 |
·广府古城的人文环境 | 第37-39页 |
·广府古城的价值 | 第39-40页 |
·广府古城空间布局 | 第40-44页 |
·空间布局 | 第40-41页 |
·空间布局的演变 | 第41-42页 |
·空间布局的特色 | 第42-44页 |
·广府古城街区空间 | 第44-56页 |
·街巷空间结构 | 第44-45页 |
·街巷空间界面 | 第45-50页 |
·街巷空间尺度 | 第50-53页 |
·街巷空间节点 | 第53-56页 |
·广府古城建筑 | 第56-82页 |
·建筑类型 | 第57-64页 |
·建筑形态 | 第64-69页 |
·传统建筑细部 | 第69-74页 |
·古城典型建筑 | 第74-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4章 广府古城评价与现状调查分析 | 第83-94页 |
·典型街区评价 | 第83页 |
·建筑现状评价 | 第83-87页 |
·建筑风貌评价 | 第83-84页 |
·建筑质量评价 | 第84-85页 |
·建筑年代评价 | 第85页 |
·建筑高度、层数评价 | 第85-86页 |
·建筑细部门、窗评价 | 第86页 |
·广府古城现状总体评价 | 第86-87页 |
·问卷调查 | 第87-91页 |
·问卷调查内容 | 第87页 |
·问卷结果整理 | 第87-91页 |
·问卷结果分析 | 第91页 |
·广府古城现状存在问题 | 第91-93页 |
·街区现状问题总结 | 第91-92页 |
·建筑现状问题总结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5章 广府古城保护与更新策略 | 第94-108页 |
·广府古城保护与更新原则 | 第94-95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94页 |
·原真性原则 | 第94页 |
·保护发展的可持续原则 | 第94-95页 |
·居民参与的原则 | 第95页 |
·广府古城保护与更新构想 | 第95-103页 |
·总体目标 | 第95-96页 |
·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 | 第96-98页 |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 第98-102页 |
·重要节点的保护与整治 | 第102页 |
·基础设施的更新 | 第102-103页 |
·广府古城的发展构想 | 第103-104页 |
·广府古城用地发展构想 | 第103-104页 |
·人口发展构想 | 第104页 |
·广府古城保护的措施 | 第104-107页 |
·政府的主导策略 | 第104-106页 |
·规划师与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 第106页 |
·大众居民的广泛参与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
附录A 邯郸广府古城问卷调查 | 第112-115页 |
附录B 2012年广府古城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 | 第115-117页 |
附录C 广府唐、宋时期诗词辑录 | 第117-12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