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公安行政工作论文

试论电子警察

摘要第1-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电子警察的现状第10-19页
 一、电子警察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原因第10-11页
 二、电子警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1-12页
 三、电子警察的积极作用第12-14页
 四、电子警察在执法实践当中的问题第14-19页
  (一) 设置主体不明确,形成“电子警察经济”现象第14页
  (二) 设置规范无标准,出现滥用电子警察现象第14-15页
  (三) 证据标准不完备,据以作出处罚的证据证明力不足第15-16页
  (四) 技术水平不高,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第16页
  (五) 配套管理规范不健全,执法随意性较大第16-17页
  (六) 交通标志标线不规范,形成“执法陷阱”第17页
  (七) 不能确定违法行为人,难以实现教育目的第17-19页
第二章 电子警察的概念第19-28页
 一、电子警察及其取证行为的本质第19-23页
  (一) 电子警察的法律地位第19页
  (二) 电子警察的本质第19-21页
  (三) 电子警察取证行为的本质第21-23页
 二、电子警察的特征第23-24页
  (一) 违法行为识别的自动性第23页
  (二) 对科技设备性能的依赖性第23页
  (三) 违法信息告知的滞后性第23-24页
 三、电子警察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第24-26页
  (一) 与非现场执法的区别和联系第24页
  (二) 与交通警察的区别和联系第24-25页
  (三) 与电视监控、手持拍摄设备的区别和联系第25-26页
 四、电子警察的概念和种类第26-28页
第三章 电子警察法律规范现状分析第28-38页
 一、现行法律规范的汇总整理第28-33页
  (一) 法律第28-29页
  (二) 地方法规第29-31页
  (三) 部门规章第31-32页
  (四) 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第32-33页
  (五) 行政规范性文件第33页
 二、对电子警察法律规范的分析第33-38页
  (一) 电子警察身份合法法律规范不明确第34-35页
  (二) 电子警察取证行为合法要件法律规范不完备第35-36页
  (三) 管理部门配套规范不健全第36页
  (四) 监督救济手段缺乏依据第36-38页
第四章 美英澳电子警察的借鉴第38-43页
 一、美国第38-39页
  (一) 交通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详细规范第38-39页
  (二) 电子警察设置程序严格第39页
  (三) 违法行为的告知及时、具体第39页
  (四) 规定了执法宽容度第39页
 二、英国第39-40页
  (一) 明确规定电子警察设备准入规范第40页
  (二) 对电子警察的设置要求作出明确规定第40页
 三、澳大利亚第40-41页
  (一) 电子警察发展过程第40-41页
  (二) 电子警察实现综合化管理第41页
 四、对我国电子警察法律规范研究的启示第41-43页
第五章 完善电子警察法律规范的构想第43-51页
 一、电子警察法律规范研究的价值第43-44页
 二、电子警察法律规范设定的原则第44-45页
  (一) 坚持行政合法性原则第44页
  (二) 坚持行政合理性原则第44-45页
 三、电子警察法律规范需要明确的具体内容第45-51页
  (一) 明确电子警察取得合法身份的条件第45-47页
  (二) 明确电子警察取证行为合法的条件第47-48页
  (三) 完善管理部门的配套程序第48-49页
  (四) 强化监督和救济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国有企业职工民主权利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