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问题提出 | 第10-2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学业求助的研究 | 第11-17页 |
|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 | 第17-20页 |
| ·自我效能的理论 | 第20-22页 |
| ·数学困难学生 | 第22-24页 |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4-25页 |
| ·研究过程 | 第25-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 ·研究被试 | 第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6页 |
| ·施测程序 | 第26-27页 |
| 2 研究一 数学困难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研究 | 第27-33页 |
| ·学业求助行为的总体差异 | 第27页 |
| ·性别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 ·年级差异分析 | 第28-30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 | 第30-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学业求助行为的总体差异 | 第32页 |
| ·学业求助行为的性别差异 | 第32页 |
| ·学业求助行为的年级差异 | 第32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学业求助行为的比较 | 第32-33页 |
| 3 研究二 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 | 第33-39页 |
| ·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差异 | 第33页 |
| ·性别差异分析 | 第33-34页 |
| ·年级差异分析 | 第34-36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在成就目标定向上的得分差异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差异 | 第37-38页 |
| ·成就目标定向的性别差异 | 第38页 |
| ·成就目标定向的年级差异 | 第38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在成就目标定向上的比较 | 第38-39页 |
| 4 研究三 数学困难学生自我效能的研究 | 第39-45页 |
| ·自我效能的总体差异 | 第39页 |
| ·性别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 ·年级差异分析 | 第40-41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的自我效能上的得分差异 | 第41-43页 |
| ·讨论 | 第43-45页 |
| ·自我效能的总体差异 | 第43页 |
| ·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 | 第43页 |
| ·自我效能的年级差异 | 第43-44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在自我效能上的比较 | 第44-45页 |
| 5 研究四 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的相关研究 | 第45-48页 |
| ·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行为的相关 | 第45-46页 |
| ·目的 | 第45页 |
| ·被试 | 第45页 |
| ·工具 | 第45页 |
| ·结果 | 第45-4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6页 |
| ·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的相关 | 第46-48页 |
| ·目的 | 第46页 |
| ·被试 | 第46-47页 |
| ·工具 | 第47页 |
| ·结果 | 第47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7-48页 |
| 6 研究五 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的预测模型 | 第48-53页 |
| ·目的 | 第48页 |
| ·方法 | 第48页 |
| ·程序 | 第48-52页 |
| ·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 ·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模型 | 第50-52页 |
| ·讨论 | 第52-53页 |
| 7 总讨论 | 第53-59页 |
| ·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发展特点 | 第53-54页 |
| ·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性别差异 | 第53页 |
| ·初中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年级差异 | 第53-54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差异 | 第54-55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 | 第55页 |
| ·数学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自我效能的差异 | 第55-56页 |
| ·数学困难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行为 | 第56-57页 |
| ·数学困难学生自我效能与学业求助行为 | 第57-59页 |
| 8 结论、创新之处与局限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59页 |
| ·研究新意 | 第59-60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附录 | 第65-68页 |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