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文献述评 | 第9-12页 |
·概念界定 | 第12-19页 |
·职业教育 | 第12-17页 |
·农业职业教育 | 第17-19页 |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框架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 | 第20-33页 |
·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理论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 第21-26页 |
·强调乡村教育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创办乡村学校,重视对农民教育和改造 | 第23-25页 |
·教师、知识分子走与乡村相结合的道路 | 第25-26页 |
·人力资本理论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人力资本理论对农业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贡献 | 第27-28页 |
·人力资本投资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效应 | 第28-29页 |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 第29-30页 |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 第30页 |
·新农村建设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 第30页 |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 | 第30-33页 |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 第30-31页 |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 第31页 |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 | 第31页 |
·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 第31-33页 |
3 江苏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 第33-54页 |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33-40页 |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33-34页 |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 第34-35页 |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 | 第35-40页 |
·江苏省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 第40-41页 |
·江苏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4页 |
·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引导不到位 | 第41-42页 |
·农业职业学校建设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 第42-44页 |
·苏南、苏中和苏北农业职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 第44-54页 |
·苏南、苏中和苏北农业职业教育的现实比较 | 第44-48页 |
·苏南、苏中和苏北农户对农业职业教育态度的实证分析 | 第48-54页 |
4 国外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 第54-64页 |
·美国农业职业教育 | 第54-56页 |
·美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 第54-55页 |
·美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 第55-56页 |
·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 | 第56-58页 |
·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类型 | 第56-57页 |
·加拿大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 第57-58页 |
·德国农业职业教育 | 第58-59页 |
·德国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 第58页 |
·德国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 第58-59页 |
·荷兰农业职业教育 | 第59-62页 |
·荷兰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 第60页 |
·荷兰农业职业教育的特点 | 第60-62页 |
·国外农业职业教育的经验借鉴 | 第62-64页 |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与市场结合紧密 | 第62页 |
·农业职业教育地位突出,法律保障体系健全 | 第62-63页 |
·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多渠道获得资金支持 | 第63页 |
·注重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技术能力 | 第63-64页 |
5 加快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 第64-70页 |
·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强化政府作用 | 第64-66页 |
·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宣传力度 | 第64页 |
·加快农业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建设 | 第64-65页 |
·创新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 第65页 |
·建立农业教育体系保障措施 | 第65-66页 |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 | 第66页 |
·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 第66-70页 |
·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地方性人才 | 第66-67页 |
·提高教师素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67-68页 |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的组合 | 第68页 |
·加强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第68-69页 |
·探索合适的办学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第69-70页 |
6 结束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课题参与情况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