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推进泵抗汽蚀技术及叶型优化设计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对于叶轮机械及喷水推进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国外方面 | 第12-15页 |
| ·国内方面 | 第15-18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喷水推进泵的汽蚀现象 | 第20-29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水力机械中的汽蚀 | 第20-26页 |
| ·汽蚀现象的本质及危害 | 第20-23页 |
| ·压力系数和汽蚀数 | 第23-25页 |
| ·确定汽蚀数应用的因素及其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 ·轴流泵的汽蚀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 ·汽蚀裕量和汽蚀系数 | 第26页 |
| ·汽蚀比转速 | 第26-27页 |
| ·如何减少汽蚀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喷水推进泵叶型程序设计及建模 | 第29-55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轴流式水泵转轮叶片传统设计方法 | 第29-30页 |
| ·升力法 | 第29页 |
| ·保角变换法 | 第29-30页 |
| ·喷水推进泵基于S2流面的反问题泵叶片设计程序 | 第30-44页 |
| ·平均S2_m流面的流动方程 | 第31-36页 |
| ·喷水推进叶片设计的奇点分布法反方法 | 第36-40页 |
| ·喷水推进泵叶轮奇点分布法反设计的程序步骤 | 第40-44页 |
| ·基于多目标的优化方法 | 第44-48页 |
| ·基于Pro/E的喷水推进泵的及其叶轮三维造型 | 第48-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喷水推进泵叶轮三维数值计算 | 第55-73页 |
| ·计算模型 | 第55页 |
| ·计算模型网格划分 | 第55-59页 |
| ·设置混合平面(Mixing Plane) | 第59-61页 |
| ·设置两相流模型中的混合模型 | 第61-65页 |
| ·两相流的混合物模型 | 第61-64页 |
| ·气穴的影响 | 第64-65页 |
| ·标准κ-ε模型方程 | 第65-68页 |
| ·压力-速度耦合求解 | 第68-71页 |
| ·SIMPLE算法 | 第68-71页 |
| ·边界条件 | 第71-72页 |
| ·进口边界 | 第71-72页 |
| ·出口边界 | 第72页 |
| ·壁面边界 | 第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5章 叶片汽蚀实验研究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3-103页 |
| ·不同叶片厚度对于喷水推进泵的影响 | 第73-78页 |
| ·不同叶栅密度对于喷水推进泵的影响 | 第78-81页 |
| ·不同叶轮轮毂比对于喷水推进泵的影响 | 第81-86页 |
| ·不同叶顶间隙对于喷水推进泵的影响 | 第86-89页 |
| ·后置导叶对于喷水推进泵的影响 | 第89-94页 |
| ·实验设计翼型与NACA翼型性能对比 | 第94-96页 |
| ·喷水推进泵实验设计 | 第96-101页 |
| ·轴流泵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96-97页 |
| ·喷水推进泵设计方法及图纸 | 第97-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 结论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1-112页 |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