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基本问题论文--经济范畴论文--消费与积累论文

生态消费模式初探--基于理论与实证的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导论第11-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1-12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8页
     ·国外研究概述第13-14页
     ·国内研究概述第14-18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20页
     ·研究内容第18页
     ·研究方法第18-20页
第2章 生态消费模式的理论概述第20-37页
   ·消费模式的概念第20页
   ·消费模式的演变与发展第20-24页
     ·原始文明的消费模式—原始生态消费模式第21页
     ·农业文明的消费模式—线性消费模式第21-22页
     ·工业文明的消费模式—掠夺型消费模式第22-23页
     ·生态文明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第23-24页
   ·生态消费模式的一般界定第24-30页
     ·生态消费模式的理论背景与支撑第24-27页
     ·生态消费模式的基本内容第27-28页
     ·生态消费模式与其他消费模式辨析第28-30页
   ·生态消费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与框架第30-37页
     ·生态消费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第30-31页
     ·生态消费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1-33页
     ·生态消费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架构第33-34页
     ·生态消费模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4-36页
     ·生态消费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合成第36-37页
第3章 我国消费模式现状与问题第37-48页
   ·消费主体方面第37-38页
     ·人口数量庞大第37-38页
     ·人口质量偏低第38页
   ·生产消费方面第38-40页
     ·能耗效率低第38-39页
     ·排污水平高第39-40页
   ·消费方式方面第40-42页
     ·对有限资源的消极使用第40-41页
     ·超前性消费第41页
     ·消费主义日渐盛行第41-42页
   ·消费水平方面第42-46页
     ·消费水平上升快,但总体水平不高第42页
     ·收入水平差距导致消费不足和过度消费第42-44页
     ·低级化的消费结构第44-46页
   ·消费原则方面第46-48页
     ·代际不公平第46页
     ·代内不公平第46-48页
第4章 实证分析:江西省生态消费模式发展状况评价第48-61页
     ·江西省省情概况第48-51页
     ·经济发展第48页
     ·社会发展第48-49页
     ·生态环境现状第49-50页
     ·资源开发与利用第50-51页
   ·江西省生态消费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1-52页
   ·江西省生态消费模式评价结果及分析第52-58页
     ·生产消费指数第53-54页
     ·生活消费指数第54-55页
     ·环境友好指数第55-56页
     ·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指数第56-57页
     ·生态消费发展综合指数第57-58页
   ·江西省生态消费模式发展评价结论和建议第58-61页
第5章 加快我国消费模式生态化转型的对策措施第61-68页
   ·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第61-63页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树立生态环境观念第61-62页
     ·增加资金投入,建设生态环境第62-63页
   ·构建不断完善的技术法律保障体系第63-65页
     ·发展生态生产,构建技术支撑第63-64页
     ·完善生态法律体系,构建法律支撑第64-65页
   ·建设节约高效的低碳经济体系第65-67页
     ·构建低碳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第65-66页
     ·建立生态核算体系,推进生态消费实施第66-67页
   ·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进步体系第67-68页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平原则第67页
     ·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主体和谐第67-6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研究结论第68-69页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下一篇:亚当·斯密良心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