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以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互动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9页
目录第9-11页
绪论第11-23页
 第一节 文献综述第11-17页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关键词第17-20页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创新价值第20-23页
第一章 单方言说—1896-1973年间的好莱坞"中华形象"第23-53页
 第一节 不间断地凝视—好莱坞中国情结(1896-1973)第24-27页
 第二节 妖魔化的负面叙事第27-35页
 第三节 "礼赞化"的正面肯定第35-50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二章 自塑中华形象(1973~1999)(上):"功夫中国"—香港电影的自塑中华形象第53-129页
 第一节 "邵氏"开启的海外中国功夫热第57-71页
 第二节 中华大丈夫—李小龙反"好莱坞华人男子形象"建构第71-84页
 第三节 全球"小人物"—成龙影片的自塑中华形象第84-100页
 第四节 黑色江湖的"道义"与"暴力"—香港黑帮片的自塑中华形象第100-113页
 第五节 古典中国的现代精神—论徐克电影的自塑中华形象第113-127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三章 自塑中华形象(1973-1999)(下):(大陆、台湾及海外)第129-207页
 第一节 第五代、第六代大陆电影中的自塑中华形象第129-160页
 第二节 台湾新电影中的自塑中华形象第160-189页
 第三节 好莱坞语境下的华裔自塑中华形象第189-207页
第四章 好莱坞整编"自塑中华形象"(1973~至今)第207-233页
 第一节 资源整编第207-216页
 第二节 整编策略第216-233页
第五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美电影互动的反思第233-265页
 第一节 从《落花》到《2012》—变化中的好莱坞中华形象第233-241页
 第二节 二十一世纪中国式大片的全球战略第241-255页
 第三节 "差异性"和"普世性"—寻找全球化语境中的多元文化的交流基点第255-265页
第六章 结论第265-271页
附录1 电影片名第271-287页
附录2 民国七十六年台湾电影宣言第287-291页
参考文献第291-299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99-301页
致谢第301-303页
个人简历第303-305页

论文共3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895—1945年闽台中国画传衍
下一篇: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