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艺和机理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1-7页 |
| 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0页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1.2 绿松石的质量评价 | 第18-19页 |
| §1.3 研究历史与现状综述 | 第19-26页 |
| ·绿松石优化处理的原理 | 第20页 |
| ·有机聚合物注入法 | 第20-21页 |
| ·无机化合物处理法 | 第21-24页 |
| ·无机结合剂的发展概况 | 第24-25页 |
| ·总结 | 第25-26页 |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 ·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绿松石宝石矿物学特征 | 第30-52页 |
| §2.1 矿床地质背景 | 第30-33页 |
| ·湖北竹山地区绿松石矿区概况 | 第30-31页 |
| ·绿松石矿床地质特征 | 第31-33页 |
| §2.2 绿松石宝石学基本特征 | 第33-40页 |
| ·样品的基本性质 | 第33-34页 |
| ·样品的组构特征 | 第34-38页 |
| ·样品的物相分析 | 第38-40页 |
| §2.3 绿松石SEM分析 | 第40-44页 |
| ·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 ·测试样品及条件 | 第41页 |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 §2.4 绿松石谱学特征研究 | 第44-49页 |
| ·绿松石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 第44-46页 |
| ·绿松石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特征 | 第46-49页 |
| §2.5 绿松石的差热分析 | 第49-51页 |
| ·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 ·样品与测试条件 | 第50-5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三章 绿松石等外级原料处理工艺实验 | 第52-73页 |
| §3.1 绿松石等外级原料特征 | 第52-55页 |
| ·物理性质 | 第52-53页 |
| ·宝石学性质 | 第53页 |
| ·工艺性质 | 第53页 |
| ·矿物结构 | 第53-55页 |
| §3.2 实验用结合剂的选择 | 第55-56页 |
| §3.3 无机结合剂充填处理实验 | 第56-57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56页 |
| ·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 §3.4 工艺影响因素 | 第57-65页 |
| ·结合剂溶液的性质 | 第57-58页 |
| ·浸泡时间 | 第58-59页 |
| ·浸泡温度 | 第59页 |
| ·浸泡方式 | 第59-60页 |
| ·保温温度 | 第60-61页 |
| ·保温时间 | 第61-62页 |
| ·升温速度 | 第62-63页 |
| ·结合剂溶液中的添加物 | 第63-64页 |
| ·注意问题 | 第64-65页 |
| §3.5 无机充填处理实验效果 | 第65-67页 |
| §3.6 充填处理后绿松石的宝石学性质 | 第67-72页 |
| ·光学性质 | 第67-68页 |
| ·力学性质 | 第68-69页 |
| ·耐久性测试 | 第69-71页 |
| ·小结 | 第71-72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四章 绿松石废弃料再生处理工艺实验 | 第73-89页 |
| §4.1 绿松石废弃料原料特征 | 第73-75页 |
| ·物理特征 | 第73-74页 |
| ·物相组成 | 第74-75页 |
| §4.2 绿松石废弃原料的分选提纯 | 第75-77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75页 |
| ·提纯工艺 | 第75-77页 |
| §4.3 绿松石废弃原料再生利用实验 | 第77-78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77页 |
| ·实验过程 | 第77-78页 |
| §4.4 实验工艺影响因素 | 第78-83页 |
| ·结合剂溶液的性质 | 第79-80页 |
| ·结合剂溶液的添加比例 | 第80页 |
| ·压力和加压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 第80-81页 |
| ·室温自硬化时间对实验的影响 | 第81页 |
| ·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实验的影响 | 第81-82页 |
| ·结合剂溶液中的添加物 | 第82页 |
| ·粉料粒径对实验的影响 | 第82-83页 |
| §4.5 压制改造后绿松石的宝石学性质 | 第83-87页 |
| ·光学性质 | 第83-84页 |
| ·力学性质 | 第84-85页 |
| ·耐久性测试 | 第85-87页 |
| ·小结 | 第8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第五章 绿松石再生利用的机理研究 | 第89-119页 |
| §5.1 无机胶粘剂充填处理绿松石的机理探讨 | 第89-105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孔隙度的变化 | 第89-95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95-97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结构的变化 | 第97-99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物相的变化 | 第99-101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热性质的变化 | 第101-105页 |
| §5.2 绿松石废弃料再生利用机理探讨 | 第105-115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孔隙度的变化 | 第105-107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化学成分的变化 | 第107-109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结构的变化 | 第109-112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物相的变化 | 第112-114页 |
| ·处理前后绿松石热性质的变化 | 第114-115页 |
| §5.3 绿松石与胶粘剂作用机理探讨 | 第115-118页 |
| ·粘结理论的解释 | 第115-117页 |
| ·磷酸铝胶粘剂对绿松石的粘结机理 | 第117-118页 |
| §5.4 本章结论 | 第118-11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9-123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119-121页 |
| §6.2 研究展望 | 第121-123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21页 |
| ·后续研究方向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 附录 | 第129-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