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实践背景 | 第10-12页 |
·理论背景 | 第12-15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24页 |
·文化遗产 | 第15-18页 |
·文化遗产旅游 | 第18-20页 |
·文化遗产旅游价值 | 第20-22页 |
·顾客价值和感知价值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目标和范围 | 第24-32页 |
·内容和目标 | 第24-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5-27页 |
·研究理论 | 第27-32页 |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33-6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3-48页 |
·顾客价值 | 第33-42页 |
·文化遗产旅游 | 第42-4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48-58页 |
·顾客价值 | 第48-51页 |
·文化遗产旅游 | 第51-58页 |
·研究进展分析 | 第58-63页 |
·顾客价值研究进展分析 | 第58-61页 |
·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分析 | 第61-63页 |
第3章 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认知测度 | 第63-82页 |
·研究设计 | 第63-64页 |
·阶梯法和全程法 | 第64-67页 |
·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提出 | 第67-73页 |
·立论依据和研究假设 | 第67-72页 |
·概念模型 | 第72-73页 |
·初测量表 | 第73-76页 |
·小样本初测 | 第76-77页 |
·量表修正 | 第77-80页 |
·正式问卷调查 | 第80-82页 |
第4章 中西方游客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认知差异分析 | 第82-117页 |
·数据分析 | 第82-100页 |
·样本人口统计描述 | 第82-84页 |
·数据分析过程 | 第84-86页 |
·探索性因子分析 | 第86-87页 |
·主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87-89页 |
·结构方程模型 | 第89-98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98-100页 |
·中西方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价值认知差异分析 | 第100-117页 |
·顾客价值内部结构差异 | 第100-111页 |
·中西方游客在顾客价值与满意度、忠诚度因子结构上的差异 | 第111-114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114-117页 |
第5章 基于认知差异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 第117-142页 |
·中西方认知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117-123页 |
·哲学思想的差异 | 第118-119页 |
·思维方式的差异 | 第119-121页 |
·审美方式的差异 | 第121-123页 |
·基于中西方认知差异的启示和影响 | 第123-142页 |
·对文化遗产质量价值的启示 | 第123-129页 |
·对文化遗产效率价值的启示 | 第129-135页 |
·对文化遗产服务价值的启示 | 第135-136页 |
·对文化遗产成本价值的启示 | 第136-137页 |
·对文化遗产社会价值的启示 | 第137-138页 |
·对文化遗产享乐价值的启示 | 第138-139页 |
·对文化遗产宣传营销的启示 | 第139-142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42-147页 |
·研究结论 | 第142页 |
·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142-144页 |
·理论价值 | 第143页 |
·实践意义 | 第143-144页 |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144-147页 |
·研究创新 | 第144-145页 |
·研究不足 | 第145页 |
·研究展望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70页 |
附录 | 第170-178页 |
致谢 | 第178-1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