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论 | 第11-23页 |
·研究背景及区域界定 | 第11-16页 |
·选题来源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地域功能概念辨析 | 第13-14页 |
·研究区域界定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3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41页 |
·旅游流与空间扩散 | 第23-31页 |
·旅游流概念及内涵 | 第23-24页 |
·扩散理论 | 第24-25页 |
·旅游流空间扩散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其他相关理论 | 第31-41页 |
·区域发展理论 | 第31-36页 |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36-37页 |
·竞争理论 | 第37-39页 |
·梯度推移理论 | 第39-41页 |
第3章 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要素数量化分析 | 第41-76页 |
·西向扩散流向特征 | 第42-46页 |
·西扩入境旅游流时间变化 | 第42-44页 |
·西扩入境旅游流空间布局 | 第44-46页 |
·西向扩散流量特征 | 第46-52页 |
·总体流量 | 第47-49页 |
·旅游流流入指数 | 第49-50页 |
·旅游流年际变动指数 | 第50-52页 |
·西向扩散流速特征 | 第52-54页 |
·西向扩散空间分布集中性 | 第54-56页 |
·西向扩散转移密度 | 第56-59页 |
·地理空间扩散密度 | 第56-58页 |
·社会空间扩散密度 | 第58-59页 |
·西向扩散竞争态分析 | 第59-69页 |
·转移竞争态指数 | 第59-60页 |
·整体竞争态分析 | 第60-62页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62-69页 |
·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 第69-72页 |
·模型修正及截面数据分析 | 第69-70页 |
·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 第70-72页 |
·西向扩散均衡度分析 | 第72-73页 |
·旅游流空间扩散均衡度指数 | 第72页 |
·均衡度分析 | 第72-73页 |
·典型区域划分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入境旅游流西扩的游客行为差异分析 | 第76-95页 |
·研究数据来源及选取 | 第76-80页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76-77页 |
·数据来源与选取 | 第77-78页 |
·数据信度 | 第78-79页 |
·受意外事件影响情况 | 第79-80页 |
·西向扩散游客的行为差异研究 | 第80-93页 |
·客源地差异 | 第80-82页 |
·旅游动机差异 | 第82-83页 |
·性别差异 | 第83-84页 |
·年龄差异 | 第84-86页 |
·职业差异 | 第86-89页 |
·学历差异 | 第89-90页 |
·家庭结构差异 | 第90-92页 |
·旅游方式差异 | 第92-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5章 入境旅游流扩散动力因素及模式分析 | 第95-118页 |
·传统旅游流流动理论 | 第95-98页 |
·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 | 第95-96页 |
·推—拉理论 | 第96页 |
·空间场理论 | 第96-98页 |
·旅游流扩散动力因素分析 | 第98-107页 |
·推力因素 | 第101-102页 |
·拉力因素 | 第102-103页 |
·中转力因素 | 第103-105页 |
·摩擦力因素 | 第105-107页 |
·旅游流扩散流动模式 | 第107-117页 |
·现有的旅游流流动模式 | 第107-113页 |
·基于中转视角的O-T-D扩散模式 | 第113-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6章 入境旅游流的梯度扩散及数量化模型构建 | 第118-159页 |
·入境旅游流的梯度扩散 | 第118-132页 |
·入境旅游流扩散的第一梯度 | 第118-121页 |
·入境旅游流扩散的第二梯度 | 第121-125页 |
·入境旅游流扩散的第三梯度 | 第125-128页 |
·西部典型区域扩散隶属域划分 | 第128-129页 |
·入境旅游流西向扩散突变原因分析 | 第129-132页 |
·入境旅游流梯度扩散数量化模型 | 第132-157页 |
·第一梯度入境旅游流扩散模型 | 第132-138页 |
·第二梯度入境旅游流扩散模型 | 第138-148页 |
·第三梯度入境旅游流扩散模型 | 第148-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9页 |
第7章 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相关性分析 | 第159-179页 |
·典型旅游区客源市场相关性 | 第159-169页 |
·入境旅游业发展总体比较 | 第159-162页 |
·客源地结构相关性比较 | 第162-166页 |
·旅游流空间相互作用强度 | 第166-169页 |
·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网络分析 | 第169-174页 |
·区域空间形态分析 | 第169-170页 |
·区域连接度分析 | 第170-171页 |
·通达度分析 | 第171-173页 |
·旅游流网络节点区位嫡分析 | 第173-174页 |
·长三角与西部区域旅游关系及其调整 | 第174-177页 |
·旅游关系现状剖析 | 第174-176页 |
·旅游关系调整及其发展方向 | 第176-17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7-179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79-183页 |
·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79-18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80-181页 |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181-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6页 |
附录 | 第196-205页 |
后记 | 第205-2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