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8-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要素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25页 |
(一) 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文化要素" | 第15-19页 |
(二)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智慧训练"与"加强基础教育" | 第19-21页 |
(三)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回归基础学科" | 第21-22页 |
(四)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核心课程"与"教育平等" | 第22-25页 |
二、 当代要素主义的知识教育观 | 第25-45页 |
(一)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1、知识 | 第25页 |
2、 知识教育观 | 第25-27页 |
(二) 知识教育价值观 | 第27-33页 |
1、 知识教育价值目标:"学习知识为了什么" | 第28-30页 |
2、 知识教育价值评价:"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 第30-31页 |
3、 知识教育价值手段:"个体怎样获取知识" | 第31-33页 |
(三) 知识教育课程观 | 第33-37页 |
1、 构建"核心知识"课程体系 | 第33-34页 |
2、 确定课程体系的知识内核 | 第34页 |
3、 强调核心课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 第34-35页 |
4、 强调经典著作和人文学科课程的学习 | 第35-36页 |
5、 反对严格的教材审查 | 第36-37页 |
(四) 知识教育学习观 | 第37-39页 |
1、 重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 第37页 |
2、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第37-38页 |
3、 重视学生学习机会的平等性 | 第38-39页 |
(五) 知识教育教师观 | 第39-42页 |
1、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 | 第39-40页 |
2、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 第40页 |
3、 呼吁"教师专业化"的改革 | 第40-41页 |
4、 质疑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 第41-42页 |
(六) 知识教育评价观 | 第42-45页 |
1、 设立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 第42-43页 |
2、 制定具体明确的学业标准 | 第43页 |
3、 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测验体系 | 第43-44页 |
4、 实行绩效评估 | 第44-45页 |
三、 当代要素主义的评价与启示 | 第45-57页 |
(一) 评价 | 第45-50页 |
1、 哲学基础与思想形态特点 | 第45-46页 |
2、 对传统要素主义的继承与创新 | 第46-47页 |
3、 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 | 第47-48页 |
4、 美国社会的相关评价 | 第48-49页 |
5、 当代要素主义对自身教育理念的批评和修正 | 第49-50页 |
(二) 启示 | 第50-57页 |
1、 理性对待知识教育 | 第50-52页 |
2、 稳定核心课程体系,重视三类知识的学习 | 第52-53页 |
3、 继承传统教育的优势之处,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 第53-54页 |
4、 制定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 第54-55页 |
5、 改革我国的教师培养和选拔制度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