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国外、国内城铁车站设计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城铁发展的历史 | 第10-11页 |
·城铁车站的设计与建设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专业论文研究的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外代表性学者的研究 | 第13页 |
·国际主要设计机构的实践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4页 |
·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城铁车站的概念界定和设计的理念、原则 | 第16-26页 |
·概念和主要技术要求 | 第16-21页 |
·城际铁路的概念和设计内涵 | 第16-19页 |
·城市铁路的概念和设计内涵 | 第19-21页 |
·城铁车站建筑设计要把握的六个空间属性 | 第21-23页 |
·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 | 第21页 |
·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 | 第21-22页 |
·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 | 第22页 |
·专用路权的排他属性 | 第22页 |
·人潮汇集的集聚属性 | 第22页 |
·再造城市形象的"新地标"属性 | 第22-23页 |
·车站设计的理念 | 第23-24页 |
·建设现代都会生活圈 | 第23页 |
·体现效率和以人为本 | 第23页 |
·彰显地域特色和标志 | 第23-24页 |
·车站设计的原则 | 第24-25页 |
·建筑规划一体化原则 | 第24页 |
·实用、安全和经济的原则 | 第24-25页 |
·充分使用新技术的原则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城铁车站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手段 | 第26-28页 |
·对接城市——基地分析和站点定位 | 第26页 |
·整合内部——流线组织与功能设置 | 第26-27页 |
·营造特色——建筑形态与设施环境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总体布局:基地和站点定位解析 | 第28-39页 |
·车站区域的综合特征 | 第28-29页 |
·选址中心化 | 第28页 |
·功能混合化 | 第28-29页 |
·交通立体化 | 第29页 |
·车站区位分析 | 第29-30页 |
·城市空间区位更多地考虑城市中观空间的尺度 | 第29页 |
·城市功能区位更多地表达出车站地区微观的功能开发内涵 | 第29-30页 |
·城市空间区位和地区功能组织实际上最终影响了车站地区的接驳交通类型 | 第30页 |
·车站定位分析 | 第30-33页 |
·车站交通接驳功能分级 | 第30-31页 |
·不同类型车站功能、规模和接驳交通设计要点 | 第31-33页 |
·营造融入都市空间的城铁车站——总体布局案例解析 | 第33-38页 |
·日本新京都站——整合都市功能的典范 | 第33-34页 |
·日本东京品川站——交通商务区的成功之道 | 第34-37页 |
·香港九龙站——香港海湾的新标志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空间组织:流线与功能设置解析 | 第39-60页 |
·国外铁路客站空间组织发展概况 | 第39-42页 |
·站台空间为主体组织车站空间 | 第39页 |
·候车空间为主体组织车站空间 | 第39-40页 |
·多功能空间为主体组织车站空间 | 第40-41页 |
·综合空间为主体组织车站空间 | 第41-42页 |
·车站功能分析 | 第42-49页 |
·城市接驳区 | 第42-43页 |
·车站公共区 | 第43-46页 |
·车站附属区 | 第46-47页 |
·信息与控制功能 | 第47-49页 |
·营造整合一体的城铁车站——内部功能布局案例解析 | 第49-59页 |
·日本新京都站的内部功能组织 | 第49-50页 |
·柏林新中央火车站——凝聚德意志民族自信的科技建筑 | 第50-53页 |
·新阿托卡车站 | 第53-54页 |
·瓦朗斯高速列车(TGV)车站 | 第54页 |
·无锡火车北站——城际客运站设计跟踪解析 | 第54-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环境艺术:形态与设施环境解析 | 第60-86页 |
·车站建筑风格与造型设计 | 第60-71页 |
·结构高技化 | 第60-64页 |
·空间个性化 | 第64-67页 |
·风格多元化 | 第67-69页 |
·外观设计的要素控制 | 第69-71页 |
·车站室内设施与环境设计 | 第71-77页 |
·当前城铁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71-72页 |
·城铁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 | 第72-73页 |
·无障碍化(可进入性)设计 | 第73-75页 |
·换乘辅助设施设计 | 第75页 |
·休息区与休息座位设计 | 第75-76页 |
·周到细致的乘客指示系统 | 第76页 |
·更多的细节 | 第76-77页 |
·营造具有视觉景观特色的城铁车站——空间环境案例解析 | 第77-85页 |
·日本东京饭田桥地铁站——城市艺术之花 | 第77-79页 |
·东京地铁溜池山王车站——协调环境和精心设计的典范 | 第79-82页 |
·新加坡轻轨车站(Singapore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 | 第82-83页 |
·布伦特车站(加拿大)——材质的"游戏",城市的"眼睛"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城铁车站设计的发展与展望 | 第86-91页 |
·都市空间一体化发展 | 第86-87页 |
·人性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 第87-88页 |
·展示城市艺术的窗口——"城铁即城市,城市看城铁" | 第88-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主要结论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