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52-2007)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3-28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 第15-22页 |
·中国经济增长的事实 | 第15-18页 |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 第18-22页 |
·拟研究的问题 | 第22-24页 |
·研究基本思路和特点 | 第24-26页 |
·基本思路 | 第24-25页 |
·研究特点 | 第25页 |
·创新点 | 第25-26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6-2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 第28-59页 |
·引言 | 第28页 |
·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程 | 第28-33页 |
·生产率增长变动研究回顾 | 第33-43页 |
·生产率的概念 | 第33-36页 |
·生产率变动的国外文献回顾 | 第36-38页 |
·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回顾 | 第38-43页 |
·当前研究的综合评述 | 第43-45页 |
·研究的理论模型选择 | 第45-59页 |
·新古典增长模型 | 第45-50页 |
·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 第50-59页 |
第3章 物质资本测量 | 第59-91页 |
·引言 | 第59-61页 |
·资本投入的测量理论与方法 | 第61-79页 |
·资本的概念 | 第61-62页 |
·资本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 第62-79页 |
·全国及分省物质资本投入测量 | 第79-90页 |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 第79-82页 |
·物质资本存量测量 | 第82-90页 |
·本章小节 | 第90-91页 |
第4章 人力资本测量 | 第91-129页 |
·引言 | 第91-93页 |
·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 | 第93-99页 |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特点 | 第93-94页 |
·人力资本的测量方法 | 第94-99页 |
·全国及分省的人力资本存量估计 | 第99-127页 |
·全国人力资本存量估计 | 第99-113页 |
·分省平均受教育年限估计 | 第113-118页 |
·全国和分省从业人口数据及调整 | 第118-127页 |
·本章小节 | 第127-129页 |
第5章 基于全国综合数据的生产率变动研究 | 第129-182页 |
·引言 | 第129-130页 |
·实证研究模型设定 | 第130-139页 |
·新古典增长模型 | 第131-132页 |
·劳动增强型新古典增长模型 | 第132-134页 |
·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 第134-137页 |
·基于生产函数的人力资本功能的理论分析 | 第137-139页 |
·数据描述与模型估计 | 第139-174页 |
·数据来源 | 第139-140页 |
·数据描述 | 第140-145页 |
·基于理论模型的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 | 第145-160页 |
·要素贡献和全要素生产率 | 第160-174页 |
·与其他研究文献结果的比较 | 第174-180页 |
·国外研究文献分析 | 第175-177页 |
·国内研究文献比较 | 第177-180页 |
·本章小结 | 第180-182页 |
第6章 基于分省数据生产率变动研究 | 第182-229页 |
·引言 | 第182-185页 |
·面板数据DEA方法 | 第185-193页 |
·相关的重要概念介绍 | 第186-190页 |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 第190-193页 |
·数据来源和描述性分析 | 第193-197页 |
·数据来源 | 第193-194页 |
·数据描述 | 第194-197页 |
·模型选择与实证结果报告 | 第197-218页 |
·模型初步结果 | 第197-201页 |
·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第201-204页 |
·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204-206页 |
·TFP增长变化的源泉 | 第206-210页 |
·区域和分省TFP差异 | 第210-218页 |
·与相关文献研究的比较 | 第218-227页 |
·生产率变动模式和生产率贡献 | 第218-223页 |
·生产率变动的源泉 | 第223-227页 |
·本章小节 | 第227-229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229-251页 |
·引言 | 第229页 |
·经济增长解释 | 第229-235页 |
·主要结论 | 第235-241页 |
·生产率变动和贡献 | 第236-238页 |
·物质资本的贡献 | 第238-239页 |
·人力资本的贡献 | 第239-240页 |
·劳动的贡献 | 第240-241页 |
·一些讨论 | 第241-247页 |
·关于理论的探讨 | 第242-244页 |
·关于数据的探讨 | 第244-246页 |
·关于方法的探讨 | 第246-247页 |
·未来研究的方向 | 第247-251页 |
参考文献 | 第251-265页 |
致谢 | 第265-266页 |
附录 | 第266-283页 |
个人简历 | 第28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83-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