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机构投资者选股能力及其持股行为的经济效果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9-27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动机第19-21页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第21-25页
   ·研究贡献第25-2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7-43页
   ·文献整理的框架第27-29页
   ·机构投资者的分类第29-33页
   ·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质量第33-36页
   ·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第36-39页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业绩第39-42页
   ·本文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第42-43页
第三章 制度背景第43-63页
   ·我国主要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第43-51页
     ·中国基金业:十年回首的辉煌与沧桑第43-45页
     ·保险公司第45-47页
     ·社保基金第47-49页
     ·机构投资者的国际化——QFII第49-51页
   ·中美机构投资者发展进程比较第51-54页
     ·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四个阶段第51-52页
     ·美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四个阶段第52-54页
   ·中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比较第54-62页
     ·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第54-58页
     ·中美机构投资者差异对研究的影响第58-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分类研究第63-83页
   ·机构投资者分类的现状第63-65页
   ·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分类的理论基础第65-73页
     ·机构投资者的基本属性第65-67页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效应第67-69页
     ·机构投资者行为策略的博弈分析第69-73页
   ·本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的分类第73-77页
     ·分类的指标及衡量第73-75页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第75-76页
     ·分类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第76-77页
   ·分类结果的分析第77-81页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中低的公司第77-78页
     ·持股机构投资者数目多中少的公司第78-79页
     ·短线型和长线型机构投资者第79-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机构投资者的选股能力:信息透明度视角的研究第83-105页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第83-87页
     ·信息传递机理与机构投资者第83-85页
     ·研究假设第85-87页
   ·实证研究设计第87-91页
     ·研究期间和数据来源第87页
     ·研究变量第87-90页
     ·研究模型第90-91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91-103页
     ·描述性统计第91-94页
     ·相关性分析第94-96页
     ·多元回归分析第96-103页
   ·稳健性检验第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经济后果:盈余管理角度的研究第105-127页
   ·盈余管理计量第105-109页
     ·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第105-107页
     ·本文盈余管理的测度第107-109页
   ·研究假设第109-111页
   ·实证研究设计第111-114页
     ·样本选择与样本分组第111-112页
     ·变量设计第112-114页
     ·研究模型第114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114-125页
     ·描述性统计第114-116页
     ·相关性分析第116-117页
     ·回归结果分析第117-125页
   ·稳健性检验第125页
   ·本章结论第125-127页
第七章 机构投资者持股的经济后果:公司业绩角度的研究第127-150页
   ·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监督者&攫取者第127-129页
   ·研究假设第129-130页
   ·实证研究设计第130-134页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第130-131页
     ·变量设计第131-133页
     ·研究模型第133-134页
   ·实证研究结果第134-148页
     ·描述性统计第134-135页
     ·相关性分析第135-136页
     ·回归结果分析第136-148页
   ·稳健性检验第148页
   ·本章结论第148-150页
第八章 结语第150-159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50-155页
   ·本文研究启示第155-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0页
致谢第170-172页
附录第172-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轨特征下中国国有银行投资价值研究
下一篇:员工知识网络、员工关系网络及其与员工绩效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