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研究目标和方法的确定 | 第16-2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6-19页 |
(一) 理论的需要 | 第16-17页 |
(二) 实践的呼唤 | 第17-19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一) 理论意义:丰富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二) 实践意义:完善实践路径 | 第20页 |
三、概念的界定 | 第20-25页 |
(一) 文化 | 第20-22页 |
(二)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我国高中阶段文化教学的状况及原因 | 第25-32页 |
一、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25-27页 |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5-26页 |
(二) 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26页 |
(三) 问卷和访谈过程 | 第26-27页 |
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 第27-28页 |
(一) 我国英语教学发展历程 | 第27页 |
(二)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现状 | 第27-28页 |
三、造成文化缺失的因素 | 第28-32页 |
(一) 英语教学目标中的文化要求 | 第28页 |
(二) 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文化缺失 | 第28-29页 |
(三) 教师的文化意识 | 第29页 |
(四) 学生的文化意识 | 第29-30页 |
(五) 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 第30页 |
(六) 通常的做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英语文化教学的理想状态—基于理论的分析 | 第32-38页 |
一、文化习得研究的现状及历史回顾 | 第32-34页 |
(一) 国外情况 | 第32-33页 |
(二) 国内情况 | 第33-34页 |
二、文化习得的理论依据 | 第34-38页 |
(一)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 | 第34-35页 |
(二) 图式理论 | 第35-36页 |
(三) 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开发的内容及可行性研究 | 第38-44页 |
一、文化内容 | 第38-42页 |
(一) 新课标对文化的要求 | 第39-40页 |
(二) 高考的新要求 | 第40-41页 |
(三)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 第41-42页 |
二、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 第42-44页 |
(一) 高中阶段学生文化习得的特点 | 第42页 |
(二) 可行性分析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高中教材的文化开发及渗透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 第44-66页 |
一、隐形课程理论及对英语文化教学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一) 隐形课程理论 | 第44-45页 |
(二) 隐形课程理论对英语教学和教材开发的启示 | 第45-46页 |
二、教材开发的原则 | 第46-47页 |
(一) 实用原则 | 第46页 |
(二) 包容性原则 | 第46页 |
(三) 具体性原则 | 第46-47页 |
(四) 适度原则 | 第47页 |
(五) 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 | 第47页 |
三、课程(教材)开发策略和方法 | 第47-55页 |
(一) 培养文化意识,达到文化理解 | 第47-49页 |
(二) 革新教学目标,凸现文化地位 | 第49-50页 |
(三) 强调课程意识,促进教材二次开发 | 第50-51页 |
(四) 利用情感策略,达到文化理解 | 第51页 |
(五) 让文学走进课堂 | 第51-52页 |
(六) 让美学走进课堂 | 第52-55页 |
四、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及实验 | 第55-66页 |
(一) 实验 | 第55-57页 |
(二) 实验的方面 | 第57页 |
(三) 实验过程 | 第57-63页 |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6页 |
结语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1:高中英语文化教学调查问卷 | 第72-75页 |
附录2:高中英语文化教学访谈内容 | 第75-77页 |
附录3:实验原始成绩数据 | 第7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