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斜拉索系统的耐久性探索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2页
   ·斜拉桥简介第12-14页
     ·斜拉桥的发展第12-13页
     ·斜拉桥特点第13页
     ·斜拉桥分类第13-14页
   ·斜拉索的的生产、失效和防护第14-19页
     ·斜拉索的技术特点第14-15页
     ·国内外斜拉索失效状况第15-16页
     ·斜拉索防护系统的发展第16-17页
     ·现阶段斜拉索的生产研究水平第17-19页
   ·研究背景及内容第19-22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引起斜拉索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因素分析第22-30页
   ·拉索本身的电化学腐蚀第22-24页
     ·腐蚀介质进入拉索后对全裸钢绞线的腐蚀第22-23页
     ·腐蚀介质进入拉索后对镀锌钢绞线的腐蚀第23-24页
     ·腐蚀介质进入拉索后对环氧钢绞线的腐蚀第24页
   ·目前防护结构体系的缺陷第24-26页
   ·制造运输、施工安装的质量问题第26页
   ·斜拉索疲劳、振动影响第26-27页
   ·不重视对斜拉桥的维护养护第27页
   ·本章小结第27-30页
3 斜拉索系统的腐蚀与防护第30-40页
   ·桥梁缆索系统的腐蚀失效第30-34页
     ·应力腐蚀及预防措施第30-32页
     ·腐蚀疲劳及预防措施第32页
     ·我国大气腐蚀性区域划分第32-34页
   ·斜拉索的腐蚀防护第34-38页
     ·斜拉索临时防护第34-35页
     ·斜拉索永久防护第35-37页
     ·斜拉索配套系统防护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疲劳和振动对斜拉索的耐久性影响分析第40-64页
   ·斜拉索的疲劳损伤第40-43页
     ·斜拉索疲劳损伤的特性第40-41页
     ·疲劳寿命计算方法—Miner理论第41-42页
     ·拉索结构对抗疲劳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某斜拉桥斜拉索抗疲劳性能分析第43-49页
     ·工程概况及桥梁结构第43页
     ·全桥有限元模拟分析第43-45页
     ·斜拉索的应力及安全性第45-47页
     ·斜拉索的应力幅第47-49页
   ·斜拉索非线性振动概述第49-53页
     ·涡激共振第50-51页
     ·尾流驰振第51页
     ·风雨激振第51-52页
     ·抖振第52页
     ·参数振动第52-53页
   ·某斜拉桥斜拉索的参数振动分析第53-58页
     ·全桥动力特性分析第53-54页
     ·斜拉索动力特性分析第54-58页
     ·容易发生参数振动的斜拉索第58页
   ·斜拉索减振措施研究第58-60页
     ·改变拉索的气动外形第59页
     ·改变拉索的结构特性第59页
     ·增加拉索的模态阻尼第59-60页
   ·斜拉索减振装置的选择第60-62页
     ·减振装置选择原则第60页
     ·减振装置类型及使用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5 拉索损伤的斜拉桥结构性能分析第64-84页
   ·斜拉桥结构静力分析第64-70页
     ·挠度变形第64页
     ·主梁内力第64-66页
     ·主梁应力第66-67页
     ·索塔内力第67-69页
     ·拉索内力第69-70页
   ·斜拉索损伤变量的选取第70-72页
   ·拉索损伤下斜拉桥的结构性能分析第72-82页
     ·不同拉索损伤下主梁线形的变化第72-78页
     ·不同拉索损伤下索力的变化第78-81页
     ·拉索不同损伤程度下全桥结构静力分析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6 新型材料在斜拉索系统上的应用与展望第84-96页
   ·复合材料简介第84-87页
     ·复合材料的结构第84-85页
     ·复合材料结构特点第85-86页
     ·复合材料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第86-87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于斜拉索的探索第87-89页
     ·FRP材料的特点第87-88页
     ·FRP材料在大跨斜拉桥桥索中的运用第88-89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斜拉索的应用与展望第89-94页
     ·CFRP拉索的基本性能第90页
     ·CFRP拉索在斜拉桥中的应用现状第90-91页
     ·CFRP拉索的优点第91-93页
     ·CFRP拉索的锚固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主要结论第96-97页
   ·工作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作者简历第100-104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际多方式出行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下一篇:资源共享下的协同运输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