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专家证据可采性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一、专家证据制度概述第11-16页
 (一) 专家证据制度的概念界定第11-12页
 (二) 专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2-14页
 (三) 专家证人的权利和义务第14-16页
  1、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权利和义务第14-15页
  2、大陆法系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第15-16页
二、专家证据可采性问题概述第16-18页
 (一) 可采性含义辨析第16页
 (二) 专家证据可采性问题的价值分析第16-18页
三、两大法系专家证据(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评析第18-31页
 (一) 两大法系专家证据(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的规定第18-25页
  1、英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第18-20页
  2、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第20-23页
  3、大陆法系鉴定结论可采性的规定第23-25页
 (二) 两大法系专家证据(鉴定结论)可采性规定的比较分析第25-31页
  1、两大法系专家证据(鉴定结论)可采性规定的差异第25-27页
  2、两大法系专家证据(鉴定结论)可采性规定差异的原因分析第27-30页
  3、两大法系专家证据(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的评价第30-31页
四、我国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的改革第31-46页
 (一) 我国鉴定结论可采性现状分析第31-35页
  1、鉴定人资格第31-32页
  2、鉴定人的作证方式第32-33页
  3、对鉴定结论的质证第33-34页
  4、法官对鉴定结论可采性的审查第34-35页
 (二) 完善我国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第35-46页
  1、完善我国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的必要性第35-37页
  2、完善我国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的总体思路第37页
  3、完善我国鉴定结论可采性问题的若干建议第37-46页
结语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起诉阶段证据移送方式研究
下一篇:刑事裁判的可接受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