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答辩失权制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第12-20页 |
(一) 民事答辩的内涵 | 第12页 |
(二) 民事答辩的性质 | 第12-15页 |
(三) 答辩失权的内涵 | 第15-16页 |
(四) 答辩失权的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二、各国民事答辩失权制度之比较分析 | 第20-25页 |
(一) 英美法系国家的答辩失权制度 | 第20-22页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答辩失权制度 | 第22-24页 |
(三) 各国答辩失权制度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三、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 | 第25-35页 |
(一) 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其弊端 | 第25-27页 |
(二) 学界关于是否应该建立我国的答辩失权制度的争论评述 | 第27-29页 |
(三)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具体建构 | 第29-32页 |
(四) 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