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执行制度的性质及理论依据 | 第12-18页 |
(一)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制度性质评析 | 第12-15页 |
(二)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制度的理论依据 | 第15-18页 |
1.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制度的实体法依据 | 第15-16页 |
2. 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的执行制度的程序法依据 | 第16-18页 |
二、域外一些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执行制度评析 | 第18-27页 |
(一) 美国 | 第19-20页 |
(二) 英国 | 第20-21页 |
(三) 法国 | 第21-23页 |
(四) 德国 | 第23-24页 |
(五) 日本 | 第24-25页 |
(六)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5-27页 |
三、国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执行制度的立法现状、缺陷分析与完善 | 第27-36页 |
(一) 我国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执行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7-28页 |
(二) 我国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执行制度缺陷分析 | 第28-32页 |
1. 执行标的限定为到期债权局限制度功效的发挥 | 第28-29页 |
2. 以“履行通知”作为开始执行的根据不妥当 | 第29-30页 |
3. 执行申请权的归属没有明确界定 | 第30页 |
4. 缺乏遏制第三人滥用异议权的机制,履行通知在异议成立后缺乏后继效力 | 第30-32页 |
(三) 完善我国对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执行制度的几点建议 | 第32-36页 |
1. 将未到期债权纳入到被执行债权的范围内 | 第32-33页 |
2. 法院发出债权查封令作为执行依据 | 第33-34页 |
3. 执行申请权应归属于债权人享有 | 第34页 |
4. 增加第三人异议时的说明责任且法院进行形式审查 | 第34-35页 |
5. 增加债权人代位诉讼制度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