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 引言 | 第12-13页 |
2 哺乳动物整合素介导的信号转导 | 第13-20页 |
·整合素的结构及分类 | 第13-15页 |
·整合素的功能 | 第15-20页 |
·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联结 | 第15-16页 |
·细胞信号传导 | 第16-20页 |
·介导由细胞内向外的信号传导 | 第17-18页 |
·介导由细胞外向细胞内的信号传导 | 第18-20页 |
3 植物类整合素蛋白研究 | 第20-23页 |
·植物类整合素蛋白的检测及鉴定 | 第20-22页 |
·植物类整合素蛋白的功能 | 第22-23页 |
4 植物细胞骨架---微管与微丝 | 第23-26页 |
·微管概述 | 第24-25页 |
·微管功能 | 第25页 |
·微丝概述 | 第25-26页 |
·微丝功能 | 第26页 |
5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分裂泛素化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26-28页 |
6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拟南芥 AT14A 基因过表达及其突变体转 AT14A-GFP 基因型悬浮细胞体系的建立及鉴定分析 | 第30-41页 |
1 引言 | 第30-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AT14A-GFP 基因于拟南芥悬浮细胞 | 第31页 |
·转AT14A-GFP 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AT14A 与GFP 基因片段的PCR 鉴定 | 第31-32页 |
·转AT14A-GFP 融合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的GFP 定位 | 第32页 |
·转AT14A-GFP 融合基因拟南芥悬浮细胞的western blotting 鉴定 | 第32-33页 |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 第32页 |
·蛋白质浓度测定及SDS-PAGE | 第32页 |
·Western blotting | 第32-33页 |
·转膜 | 第32-33页 |
·免疫印迹 | 第33页 |
·DAB 显色 | 第33页 |
·拟南芥悬浮细胞四种基因型AT14A 基因的半定量分析 | 第33-34页 |
·拟南芥悬浮细胞的总RNA 的提取 | 第33页 |
·第一链cDNA 的合成 | 第33页 |
·半定量RT-PCR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转AT14A-GFP 融合基因愈伤的筛选 | 第34页 |
·转AT14A-GFP 融合基因悬浮细胞的PCR 鉴定 | 第34-35页 |
·拟南芥悬浮细胞的GFP 蛋白荧光观察 | 第35-37页 |
·拟南芥悬浮细胞中AT14A-GFP 融合蛋白的免疫印迹分析 | 第37-38页 |
·对四种基因型细胞的AT14A 表达程度进行半定量PCR 分析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AT14A 蛋白在介导细胞壁-质膜-细胞骨架连续体中的初步研究 | 第41-57页 |
1 引言 | 第41-4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42页 |
·细胞团大小的比较 | 第42页 |
·拟南芥悬浮细胞处理 | 第42-43页 |
·拟南芥细胞质壁分离测定方法 | 第43页 |
·植物类整合素和微管相关物质共处理方法 | 第43页 |
·植物类整合素和微丝相关物质共处理方法 | 第43页 |
·细胞骨架蛋白(微管和微丝蛋白)的荧光定位 | 第43-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56页 |
·细胞形态观察图 | 第44-45页 |
·不同基因型悬浮培养细胞间黏附差异比较 | 第45页 |
·类整合素蛋白参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粘连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 第45-47页 |
·植物类整合素和微管相关物质共处理对拟南芥细胞微管的影响 | 第47-52页 |
·植物类整合素和微丝相关物质共处理对拟南芥细胞微丝的影响 | 第52-56页 |
4 讨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AT14A 与 ACTIN8 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57-70页 |
1 引言 | 第57-5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8-63页 |
·目的基因AT14A 和ACTIN8 的PCR 扩增 | 第58-59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59页 |
·目的基因连到pMD 18-T simple vector | 第59-60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60页 |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 | 第60页 |
·大肠杆菌(E.coli)DH5α的转化 | 第60页 |
·阳性克隆菌的筛选 | 第60-61页 |
·DNA 序列分析 | 第61页 |
·表达载体pMET/AT14A 和pCUP/ACTIN8 的构建 | 第61-62页 |
·pMD 18-T simple vector-AT14A | 第61页 |
·表达载体pMET/AT14A 和pCUP/ACTIN8 的构建 | 第61页 |
·重组子pMET/AT14A 和pCUP/ACTIN8 的鉴定 | 第61页 |
·质粒的小量制备 | 第61页 |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61-62页 |
·酵母宿主细胞JD53 的鉴定 | 第62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 第62页 |
·双杂交载体中AT14A 和ACTIN8 蛋白的表达及毒性检测 | 第62-63页 |
·AT14A 和ACTIN8 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6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3-69页 |
·PCR 扩增目的基因 | 第63页 |
·TA 克隆产物的鉴定 | 第63-64页 |
·序列比对结果 | 第64页 |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连接产物鉴定 | 第64-67页 |
·JD53 表型鉴定 | 第67页 |
·双杂交载体中目的蛋白的表达及毒性检测结果 | 第67-68页 |
·AT14A 和ACTIN8 蛋白相互作用验证 | 第68-69页 |
4 讨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录 | 第80-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