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36页 |
一 胚胎干细胞研究概况 | 第12-23页 |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 | 第12页 |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山羊和绵羊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第20-23页 |
·ES 细胞的全能性和多能性 | 第20-22页 |
·ES 细胞的形态特征 | 第22页 |
·ES 细胞的可操作性 | 第22页 |
·ES 细胞具有种系传递功能 | 第22页 |
·ES 细胞的体外增殖 | 第22-23页 |
·ES 细胞多能性维持和自我更新的分子机制 | 第23页 |
二 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 第23-31页 |
·胚胎干细胞原代分离和培养方法 | 第23-25页 |
·全胚培养法 | 第23页 |
·ICM 培养法 | 第23-24页 |
·原始生殖细胞培养法 | 第24-25页 |
·胚胎干细胞传代方法 | 第25-26页 |
·机械法 | 第25页 |
·酶消化法 | 第25页 |
·机械法与酶消化法相结合 | 第25-26页 |
·影响胚胎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因素 | 第26-29页 |
·培养基 | 第26页 |
·饲养层 | 第26-27页 |
·血清成分 | 第27-28页 |
·生长因子 | 第28页 |
·传代方法 | 第28-29页 |
·胚胎干细胞的鉴定 | 第29-31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29页 |
·碱性磷酸酶活性(AKP) | 第29页 |
·胚胎阶段特异性表面抗原的检测 | 第29-30页 |
·全能性基因的检测 | 第30页 |
·核型分析 | 第30页 |
·体内分化实验 | 第30页 |
·体外分化实验 | 第30-31页 |
·嵌合体制备 | 第31页 |
三 胚胎干细胞应用前景及所面临的挑战 | 第31-36页 |
·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 第31-34页 |
·生产克隆动物 | 第31-32页 |
·生产转基因动物 | 第32页 |
·研究真核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 第32-33页 |
·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移植治疗 | 第33页 |
·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体外模型 | 第33页 |
·高效新型药的发现,筛选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模型 | 第33-34页 |
·胚胎干细胞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 第34-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66页 |
实验一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36-56页 |
前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实验材料 | 第36-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1页 |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形态 | 第43-44页 |
·两种冻存液冷冻MEF 的效果 | 第44-45页 |
·解冻后MEF 的生长情况 | 第45页 |
·小鼠胚胎的形态及囊胚贴壁情况 | 第45-47页 |
·不同因素对小鼠ES 细胞分离培养与传代的影响 | 第47-49页 |
·小鼠ES 细胞的鉴定结果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6页 |
·两种冻存液的冷冻效果比较 | 第51页 |
·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胚胎对贴壁率及ICM 增殖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血清含量对小鼠ICM、ESCs 分离与培养的影响 | 第52-54页 |
·生长因子对小鼠ICM、ESCs 分离与培养的影响 | 第54-55页 |
·传代方法对小鼠ESCs 分离与培养的影响 | 第55-56页 |
实验二 山羊胚胎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第56-66页 |
前言 | 第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山羊超排结果 | 第59页 |
·饲养层及生长因子对山羊ES 细胞分离与培养的影响 | 第59-61页 |
·山羊ES 细胞的鉴定结果 | 第61-63页 |
·讨论 | 第63-66页 |
·饲养层对山羊ES 细胞的影响 | 第63-64页 |
·生长因子对山羊ES 细胞的影响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