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我国高校公民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导论第10-16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11页
  1. 研究高校公民教育问题是构建现代公民社会的需要第10页
  2. 研究我国高校公民教育问题是指导公民教育实践更好发展的需要第10-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 国外相关研究第11-12页
  2. 国内相关研究第12-14页
  3.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 研究思路第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一、公民教育与高校公民教育第16-21页
 (一) 公民教育观的嬗变第16-17页
  1. 西方公民教育的演变第16页
  2. 我国公民教育的历史第16-17页
 (二) 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第17-19页
  1. 普世价值和儒道兼修的传统文化人格相统一第17-18页
  2. "世界公民"教育理念与"国家公民"教育理念的统一第18-19页
  3.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下的多元文化宽容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统一第19页
 (三) 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第19-21页
  1. 公民道德教育第19-20页
  2. 公民的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第20页
  3. 公民的思想教育第20页
  4. 环境教育等第20-21页
二、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第21-24页
 (一) 公民教育是中国大学完成其民主使命的重要途径第21-22页
  1. 公民教育提升了大学的民主服务能力第21页
  2. 公民教育为大学培养符合民主建设需要的知识分子第21-22页
 (二) 培养健全自律、具有民主参与意识的现代化大学生公民第22页
 (三) 促进中国社会公民文化的建设与成熟第22-24页
三、我国高校公民教育实施途径的现状及问题反思第24-28页
 (一) 公民教育的实施理念上的问题第24-25页
  1. 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忽视公民权责教育第24-25页
  2. 重视国家公民教育、忽视世界公民视野的培养第25页
 (二) 公民教育课堂教学的问题第25-26页
  1. 教学目标和定位不明确第25页
  2.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独立性第25-26页
  3. 教学方法单一第26页
 (三) 社会服务学习第26-28页
  1. 参与学生的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要求第26页
  2. 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带有官方色彩第26页
  3. 资金保障和法律保障不到位第26-27页
  4. 组织分工不合理第27-28页
四、国外高校公民教育实施途径及成功经验第28-31页
 (一) 美国高校公民教育途径第28-29页
  1. 通过正式课程进行公民教育第28页
  2.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公民教育第28页
  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第28页
  4. 美国高校公民教育的经典案例第28-29页
 (二) 日本公民教育第29页
  1. 重视公民教育的师资培养第29页
  2. 培育民族精神和对国家的认同感第29页
 (三) 法国的公民教育第29-30页
 (四)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第30-31页
五、我国高校公民教育实施途径的未来走向第31-39页
 (一) 学校教育第31-35页
  1. 加强公民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第31页
  2. 创建高校公民教育的课程体系第31-32页
  3. 教育方法上的突破第32-33页
  4. 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第33-34页
  5. 培育公民教育师资第34-35页
 (二) 情感教育第35-36页
  1. 通过情感教育塑造大学生的民族魂第35-36页
  2. 通过重要革命纪念日及重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第36页
 (三) 社会服务学习第36-39页
  1. 志愿精神与公民精神第36-37页
  2. 志愿服务与公民教育的内在关联第37页
  3. 我国高校通过志愿服务开展公民教育的未来走向第37-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梅贻琦大学理念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校教师退出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