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1 巴西橡胶树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橡胶树 | 第11页 |
| ·天然橡胶 | 第11-12页 |
| ·橡胶的种植地位 | 第12-13页 |
| 2 橡胶树白粉病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病原物 | 第13-14页 |
| ·症状 | 第14页 |
| ·发生流行规律 | 第14-15页 |
| ·防治措施 | 第15-16页 |
| 3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概况 | 第16-22页 |
| ·概念及其产生 | 第16-17页 |
| ·诱导抗病性分类 | 第17页 |
| ·诱导抗病性的特点 | 第17-18页 |
| ·激发子(Elicitor) | 第18-19页 |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机理 | 第19-22页 |
| 4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在诱导抗病上的应用 | 第22-24页 |
|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诱导剂的筛选及诱导抗性效果 | 第25-2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接种菌体的来源 | 第25页 |
| ·主要设备 | 第25-26页 |
| ·供试诱导剂 | 第26页 |
| ·试剂配制 | 第26页 |
| ·诱导方法 | 第26页 |
| ·最佳诱导间隔期与持续期的测定 | 第26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 ·不同诱导剂诱导橡胶抗白粉病的效果 | 第27页 |
| ·BTH诱发橡胶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接种病原菌间隔时间 | 第27-28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BTH诱导橡胶抗白粉病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 ·橡胶树品种与栽培条件 | 第29-30页 |
| ·供试诱导剂 | 第30页 |
| ·接种 | 第30页 |
| ·取样 | 第30页 |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3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BTH诱导橡胶树叶片后酶的活性变化 | 第31-33页 |
| ·BTH再次喷施后各指标酶的活性 | 第33-34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BTH诱导橡胶对白粉病系统诱导抗性的抑制性消减文库构建 | 第36-6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9页 |
| ·橡胶树品种与栽培条件 | 第36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 ·方法 | 第37-39页 |
| ·总RNA提取与纯化 | 第39-40页 |
| ·mRNA的分离 | 第40-41页 |
| ·抑制差减杂交 | 第41-47页 |
| ·PCR产物的连接及转化 | 第47-48页 |
| ·文库重组率检测 | 第48页 |
| ·PCR法确认载体中插入片段的长度大小 | 第48页 |
| ·消减文库插入片断的序列分析 | 第48-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61页 |
| ·不同RNA提取方法的浓度及纯度检测 | 第49页 |
| ·不同方法提取总RNA完整性检测 | 第49-51页 |
| ·消减文库的构建 | 第51-61页 |
| ·Rsa Ⅰ酶解分析 | 第51页 |
| ·接头连接效率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 ·消减cDNA文库消减效率分析 | 第52-53页 |
| ·两次PCR产物的电泳分析 | 第53-54页 |
| ·cDNA文库质量评价及测序结果 | 第54-56页 |
| ·测序结果 | 第56-61页 |
| 3 讨论 | 第61-65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SSH技术的原理图 | 第70-71页 |
| 发表相关的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