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压平衡式复合盾构刀盘的刀具优化配置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国内外刀盘刀具配置的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刀具配置方面 | 第10-15页 |
·刀具布置方面 | 第15-19页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盾构刀盘刀具载荷分析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页 |
·盾构刀具破岩机理 | 第22-29页 |
·单刀切削机理分析 | 第22-26页 |
·刀群组合切削机理分析 | 第26-29页 |
·刀具破岩的受力分析 | 第29-31页 |
·滚刀破岩受力分析 | 第29-30页 |
·切刀切削受力分析 | 第30-31页 |
·盾构刀盘掘进载荷的确定 | 第31-33页 |
·刀盘推力的确定 | 第31-32页 |
·刀盘扭矩的确定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理论的刀具地质适应性选型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页 |
·刀具地质适应性选型的模糊数学理论 | 第34-39页 |
·隶属度函数 | 第34-36页 |
·模糊识别的基本原则 | 第36-38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38-39页 |
·盾构机主要切削刀具 | 第39-41页 |
·切刀 | 第40页 |
·齿刀(先行刀) | 第40页 |
·滚刀 | 第40-41页 |
·基于模糊理论的刀具适应性选型 | 第41-45页 |
·刀具适应性的单因素评判 | 第41-44页 |
·刀具地质适应性的综合评判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滚刀布置设计关键因素分析 | 第46-74页 |
·引言 | 第46页 |
·基于比能耗最小的刀间距确定方法 | 第46-60页 |
·滚刀刀间距的概念 | 第46页 |
·切削比能耗的概念 | 第46页 |
·岩石破碎体积的计算 | 第46-56页 |
·滚刀切削破碎岩石比能耗确定 | 第56-60页 |
·基于能耗最小最优刀间距确定方法的实验验证 | 第60-67页 |
·实验目的及内容 | 第60页 |
·实验系统及参数简介 | 第60-62页 |
·实验技术与方案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基于有限元的相位角对刀盘性能影响分析 | 第67-73页 |
·相位角的定义 | 第67-68页 |
·相位角改进前刀盘性能分析 | 第68-70页 |
·刀具相位角改进后刀盘的性能分析 | 第70-72页 |
·刀具相位角改进前后刀盘的刚度强度对比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复合盾构典型刀盘构型分析 | 第74-84页 |
·引言 | 第74页 |
·盾构典型刀盘的构型分析 | 第74-77页 |
·某辐条面板式盾构刀盘构型特点 | 第75页 |
·某面板式盾构刀盘构型特点 | 第75-76页 |
·某中方五分式盾构刀盘构型特点 | 第76-77页 |
·盾构刀盘的有限元分析对比 | 第77-80页 |
·刀盘构型设计关键因素分析 | 第80-83页 |
·牛腿和肋板 | 第80-81页 |
·开口率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盾构刀盘刀具布置方法 | 第84-107页 |
·引言 | 第84页 |
·遗传算法 | 第84-87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84-85页 |
·遗传算法的求解流程 | 第85-87页 |
·解决刀盘刀具布置问题的关键和思路 | 第87-88页 |
·滚刀布置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 第88-93页 |
·优化模型设计变量的确定 | 第88-89页 |
·优化模型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89-90页 |
·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 第90-93页 |
·工程应用实例 | 第93-106页 |
·适用于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化模型表述 | 第93-95页 |
·优化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9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107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6页 |
附录 | 第116-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