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研究述评第14-15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1.4.1 研究思路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第16-17页
        1.5.1 创新点第16页
        1.5.2 不足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理论概述第17-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农业技术产权第17页
        2.1.2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第17页
        2.1.3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第17-18页
    2.2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基本要素第18-20页
        2.2.1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主体第18页
        2.2.2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客体第18-19页
        2.2.3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中介第19页
        2.2.4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监管第19-20页
    2.3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特点第20-22页
        2.3.1 信息非对称性第20页
        2.3.2 信息不完全性第20-21页
        2.3.3 长期合约性第21页
        2.3.4 双边或多边垄断性第21-22页
    2.4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第22-26页
        2.4.1 产权理论第22页
        2.4.2 交易费用理论第22-23页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3-24页
        2.4.4 农业技术创新理论第24-26页
第3章 我国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26-32页
    3.1 我国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第26-28页
        3.1.1 农业技术产权市场起步阶段(1988—1992年)第26页
        3.1.2 农业技术产权市场扩张阶段(1992—1998年)第26-27页
        3.1.3 农业技术产权市场调整阶段(1998—1999年)第27页
        3.1.4 农业技术产权市场恢复发展阶段(1999—2003年)第27-28页
        3.1.5 农业技术产权市场新的探索阶段(2003年—至今)第28页
    3.2 我国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第28-32页
        3.2.1 产权交易量逐年增长第28-29页
        3.2.2 产权交易集中度第29-30页
        3.2.3 区域性产权交易情况第30-31页
        3.2.4 产权交易方式第31-32页
第4章 我国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第32-36页
    4.1 无形技术短缺的制约第32-33页
    4.2 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第33-34页
    4.3 供给领域缺陷的制约第34页
    4.4 市场分割的制约第34-35页
    4.5 外部环境的制约第35-36页
第5章 我国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对策第36-41页
    5.1 加强农业技术专利及研发成果交易机制第36页
    5.2 不断增加有效需求,加强交易市场管理第36-37页
    5.3 不断增加交易市场上的农业技术产权供给第37-38页
        5.3.1 实现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相一致第37-38页
        5.3.2 完善农业技术产权供给信用机制第38页
    5.4 加快现有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整合第38-39页
        5.4.1 加强政府在产权交易中的指导作用第38-39页
        5.4.2 市场制定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具体程序第39页
        5.4.3 农业企业实现产权价格市场化第39页
    5.5 加强对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39-41页
        5.5.1 加强法律监督体系建设第39-40页
        5.5.2 加强经济监督体系建设第40页
        5.5.3 加强社会中介监督体系第40-41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作者简介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推进惠州荔枝龙眼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