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视角下都市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管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5页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25-32页 |
2.1 本文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2.2 生态空间内涵界定及分类分级逻辑框架 | 第26-29页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9-32页 |
3 研究区域与数据收集 | 第32-36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2-34页 |
3.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34-36页 |
4 都市区生态空间识别与分类 | 第36-59页 |
4.1 都市区生态空间识别 | 第36-39页 |
4.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生态空间分类 | 第39-59页 |
5 都市区生态空间管制研究 | 第59-68页 |
5.1 生态空间管制内涵与要求 | 第59-62页 |
5.2 生态空间管制体系研究 | 第62-63页 |
5.3 生态空间管制政策设计 | 第63-67页 |
5.4 生态空间管制反馈机制 | 第67-68页 |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6.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68-69页 |
6.3 可推广价值 | 第69-70页 |
6.4 研究不足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附录 | 第75-77页 |
A.1 指标标准化方法 | 第75页 |
A.2 层次分析法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