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稀土纳米荧光探针的肿瘤标志物microRNA检测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30页
    1.1 稀土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第8-13页
        1.1.1 稀土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发光性能第8-9页
        1.1.2 稀土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的生物应用第9-13页
    1.2 MicroRNA第13-15页
        1.2.1 MicroRNA介绍第13-15页
        1.2.2 MicroRNA在癌症诊疗中的意义第15页
    1.3 MicroRNA的分析检测方法第15-28页
        1.3.1 传统的microRNA检测方法第15-18页
        1.3.2 基于工具酶信号放大的microRNA检测方法第18-25页
        1.3.3 基于荧光纳米颗粒的microRNA检测方法第25-28页
    1.4 本论文拟展开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NaEuF_4纳米颗粒的控制合成和光学性能第30-36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1页
        2.2.1 实验试剂第30页
        2.2.2 乙酸铕的合成第30-31页
        2.2.3 NaEuF_4稀土纳米颗粒的可控制备第31页
        2.2.4 仪器与表征方法第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5页
        2.3.1 稀土纳米颗粒的形貌与结构表征第31-33页
        2.3.2 稀土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研究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NaEuF_4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在荧光增强液中的溶解性能第36-47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39页
        3.2.1 实验试剂第36页
        3.2.2 稀土纳米颗粒的两亲性高分子包覆处理第36-38页
        3.2.3 荧光增强液的配制第38页
        3.2.4 改性后稀土纳米颗粒光稳定性测试第38页
        3.2.5 改性后稀土纳米颗粒在增强液中溶解动力学测试第38页
        3.2.6 仪器与表征方法第38-3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9-46页
        3.3.1 改性后稀土纳米颗粒的形貌第39页
        3.3.2 改性后稀土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第39-41页
        3.3.3 改性后稀土纳米颗粒的光稳定性第41-42页
        3.3.4 改性后稀土纳米颗粒在增强液中的光学性能研究第42-44页
        3.3.5 改性后稀土纳米颗粒在增强液中的溶解动力学测试第44-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基于NaEuF_4纳米探针的miRNA-21体外检测第47-58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53页
        4.2.1 实验试剂及核酸探针第47-48页
        4.2.2 核酸捕获探针的结构设计第48-49页
        4.2.3 基于NaEuF_4纳米探针的miRNA-21体外检测第49-53页
        4.2.4 仪器与表征方法第5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3-56页
        4.3.1 基于稀土纳米探针检测miRNA的灵敏度第53-54页
        4.3.2 基于稀土纳米探针检测miRNA的特异性第54-55页
        4.3.3 基于稀土纳米探针检测复杂体系样本的miRNA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66页
作者简介第66-67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的纳秒和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实验研究
下一篇:杭州市近十五年主要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