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20页
第一章 导论第20-36页
 1 选题依据第20页
 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36页
   ·研究目的第20-21页
   ·研究意义第21-22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22-29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9-32页
   ·国内外研究比较第32-33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3-34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4-36页
第二章 乡村社区治理的理论基础第36-46页
 1 社区的基本理论第36-38页
 2 乡村社区的基本理论第38-39页
 3 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理论第39-46页
   ·需求层次理论第39-40页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第40-41页
   ·公共选择理论第41-42页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42-43页
   ·政治治理理论第43-44页
   ·持续发展理论第44-46页
第三章 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范畴第46-54页
 1 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概念第46-47页
 2 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第47-50页
 3 乡村社区治理的标准第50-51页
 4 乡村社区治理的特征和内容第51-54页
第四章 国外乡村社区治理状况与启示第54-63页
 1 国外乡村社区治理情况第54-60页
   ·高度重视乡村社区农产品的产地生态保护第54-55页
   ·积极推进乡村社区现代农业的多功能开发第55-56页
   ·乡村社区居民生产与生活异地分离第56页
   ·乡村社区田园生活诱发"逆城市化"潮流第56-57页
   ·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公共政策第57页
   ·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乡村社区农业保护政策第57-58页
   ·切实加强乡村社区科学技术推广第58-59页
   ·加大乡村社区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第59页
   ·建立乡村社区社会化服务配套体系第59-60页
 2 对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的启示第60-63页
   ·确保乡村社区居民农用土地的最大受益权第60页
   ·高度产业化是发展乡村社区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第60页
   ·完善的市场购销体系是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第60-61页
   ·将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作为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第61页
   ·把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作为乡村社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第61页
   ·重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第61页
   ·建立完整的有关乡村社区治理的政策体系第61-63页
第五章 乡村社区治理沿革与现状分析第63-71页
 1 建国前的乡村社区治理沿革第63-65页
   ·封建时代的"乡绅治理"第63-64页
   ·近代的国家政权内卷化第64-65页
 2 建国以来乡村社区治理的历史演进第65-68页
   ·政治导向的乡村社区治理模式(1949-1956)第65-66页
   ·城市工业化导向的乡村社区治理模式(1957-1978)第66-67页
   ·市场经济导向的乡村社区治理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67-68页
 3 乡村社区治理的新探索第68页
 4 中国乡村社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68-71页
   ·乡村社区布局整合存在误区第68页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不顺第68-69页
   ·乡村社区人才与领导者能力的培育严重缺失第69页
   ·公共服务与公共设施投入不足第69页
   ·重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落实不力第69-71页
第六章 乡村社区治理组织及其功能定位第71-83页
 1 乡村社区治理机构运转现状调查第71-75页
 2 乡镇政府职能调整分析第75-76页
 3 乡镇政府的机构调整与职能定位第76-78页
 4 乡村社区治理组织的构建与职能定位第78-83页
   ·社区行政管理组织第78-80页
   ·社区经济合作组织第80页
   ·社区公共服务组织第80-83页
第七章 乡村社区治理规划第83-90页
 1 规划指导思想第83页
 2 规划遵循原则第83-84页
 3 规划总体目标第84-85页
   ·群众自治第84页
   ·管理有序第84页
   ·设施配套第84页
   ·服务完善第84-85页
   ·经济繁荣第85页
   ·生态和谐第85页
   ·文明祥和第85页
 4 规划重点内容第85-88页
   ·乡村社区布局重组第85-86页
   ·乡村社区经济重构第86-87页
   ·乡村社区设施重建第87页
   ·乡村社区生态重整第87-88页
   ·乡村社区形象重塑第88页
 5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第88-90页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第88页
   ·加大资金投入 提供物质保障第88-89页
   ·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人才支撑第89页
   ·强化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环境第89-90页
第八章 乡村社区的经济治理第90-105页
 1 乡村社区经济治理现状调查第90-94页
 2 乡村社区经济治理的基本目标第94-95页
 3 乡村社区经济治理主要任务第95-101页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乡村社区经济治理的基础工程第95-96页
   ·市场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乡村社区经济治理的突破口第96-97页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乡村社区经济治理的"血液"保障第97-98页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高乡村社区经济内质的根本途径第98-101页
   ·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第101页
 4 乡村社区经济治理的具体路径第101-105页
   ·实施旨在城乡一体化的民生保障政策催生乡村社区经济第101-102页
   ·加大农业保护力度创新乡村社区经济发展平台第102页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支撑乡村社区居民增产增收第102页
   ·加大信息支农力度帮助社区居民经济决策第102-103页
   ·加大产业带动力度合理配置乡村社区经济资源第103页
   ·加大互助合作力度壮大乡村社区经济经营规模第103页
   ·加大能人引领力度推动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第103页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乡村社区经济水平第103-105页
第九章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第105-116页
 1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剖析第105-108页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随着中国城市化发展正面临破坏第105-106页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正面临污染第106页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随着日趋严重的面源污染正面临伤害第106-107页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因规划滞后管理不力正面临冷落第107-108页
 2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第108-109页
   ·乡村社区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第108页
   ·乡村社区饮用水安全卫生第108页
   ·乡村社区能源清洁化第108页
   ·人居环境整洁卫生第108页
   ·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第108-109页
 3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第109页
 4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主要任务第109-113页
   ·科学制定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总体规划第109页
   ·加强乡村社区村庄建设与环境净化第109-112页
     ·村庄规划建设要与周围城镇发展相衔接第110页
     ·村庄建设要与乡村社区主要经济支撑产业有机结合第110-111页
     ·村庄建设要与自身和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充分融合第111页
     ·村庄建设要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宗旨第111-112页
   ·乡村社区耕地保护第112-113页
   ·乡村社区生态安全第113页
 5 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第113-116页
   ·强化乡村社区环境治理的组织保障第113-114页
   ·加大环保法制宣传和执行力度第114页
   ·大力发展乡村社区现代生态农业第114-115页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社区环境治理资金第115-116页
第十章 乡村社区公共事业的治理第116-142页
 1 加快公共事业发展已成社会共识第116-118页
 2 乡村社区公共事业治理内容界定第118页
 3 主要任务及其治理路径第118-141页
   ·基础设施——乡村社区治理的充要条件第118-120页
   ·教育——乡村社区人力资源的孵化器第120-126页
   ·文化——乡村社区核心凝聚力的基础工程第126-132页
   ·医疗卫生——乡村社区人文关怀的重中之重第132-136页
   ·养老保险与社会救助——乡村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保护伞第136-141页
 4 公益福祉事业——乡村社区公共事业治理新途径第141-142页
第十一章 结语第142-149页
 1 论文主要结论第142-148页
   ·建设现代文明乡村社区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根本目标第142页
   ·科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必由之路第142-143页
   ·推进乡村社区民主自治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重要前提第143页
   ·培养造就乡村社区精英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关键所在第143-144页
   ·坚持乡村社区分类治理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现实选择第144页
   ·编制乡村社区发展规划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应有之策第144-145页
   ·财政建设社区基础设施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当务之急第145页
   ·发展乡村社区合作经济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首要任务第145-146页
   ·加快乡村社区公共事业建设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迫切需求第146-147页
   ·确保乡村社区生态安全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永恒职责第147页
   ·创新乡村社区管理组织是中国乡村社区治理基本保障第147-148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48-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作者简介第160-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产权制度安排的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究--以湘西为例
下一篇:农村公共服务的社区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