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基于产权制度安排的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研究--以湘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31页
 1 选题背景、意义与目的第12-15页
   ·选题背景第12-13页
   ·选题意义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2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6页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6-27页
 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第27-30页
   ·研究的思路第27页
   ·研究的内容第27-29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9页
   ·研究方法第29-30页
 4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30-31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30页
   ·不足之处第30-31页
第二章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理论基础第31-65页
 1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产权理论第31-42页
   ·产权第31-35页
   ·自然文化遗产产权内涵第35-37页
   ·产权理论核心:科斯定理第37-40页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产权理论框架第40-42页
 2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规制理论第42-50页
   ·规制的内涵第42-43页
   ·规制理论的发展历程第43-49页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规制理论框架第49-50页
 3 自然文化遗产概述第50-65页
   ·自然文化遗产的概念第50-52页
   ·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功能第52-55页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原则及历史第55-59页
   ·世界遗产在中国第59-65页
第三章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现状——湘西的案例第65-80页
 1 湘西概况第65-68页
   ·湘西地理环境第65-66页
   ·湘西人文环境第66-67页
   ·湘西的自然文化遗产第67-68页
 2 湘西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68-74页
   ·实践中发生的案例第68-74页
   ·案例总结第74页
 3 原因分析第74-80页
第四章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现有的产权制度安排——湘西启示第80-99页
 1 以湘西武陵源为例的实证分析第80-93页
   ·武陵源概况第80-81页
   ·武陵源产权制度变迁第81-87页
   ·武陵源产权制度变迁的启示第87-89页
   ·自然文化遗产产权制度安排——国家制度层面的再考察第89-93页
 2 自然文化遗产现有产权制度安排的特点与弊端第93-99页
   ·自然文化遗产现有产权制度安排的特点第93-95页
   ·自然文化遗产现有产权制度安排的弊端第95-99页
第五章 多样化的产权制度安排:国外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比较研究第99-117页
 1 中央集权型——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第99-105页
   ·美国国家公园概况第99-101页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特点第101-103页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103-105页
 2 地方自治型——澳大利亚国家公园体系第105-111页
   ·澳大利亚国家公园概况第105-107页
   ·澳大利亚保护区体系的特点第107-109页
   ·澳大利亚保护区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109-111页
 3 综合治理型——加拿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第111-117页
   ·加拿大自然文化遗产概况第111-113页
   ·加拿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特点第113-115页
   ·加拿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115-117页
第六章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产权制度安排第117-127页
 1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探讨第117-122页
   ·自然文化遗产的产权特征第117-119页
   ·自然文化遗产公共性辨析第119-120页
   ·自然文化遗产准公共产品市场开发的效率第120-122页
 2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产权制度安排第122-127页
第七章 我国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可持续发展产权制度安排的实现机制第127-154页
 1 公共领域的产权: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规制第127-141页
   ·自然文化遗产规制改革的目标第128-129页
   ·自然文化遗产规制机构的改革第129-132页
   ·自然文化遗产规制的具体措施第132-137页
   ·对规制者的规制第137-141页
 2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市场机制第141-154页
   ·市场的定义第141-142页
   ·市场的制度结构第142-147页
   ·自然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市场机制的实现第147-154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54-158页
 1 研究结论第154-156页
 2 展望第156-158页
参考文献第158-167页
附录(略)第167-168页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壤宏基因组文库PKS基因的筛选及其代谢物杀线虫活性测定
下一篇: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