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史论文

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最终建构--以韩非与《韩非子》为研究对象

内容提要第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8-10页
 二、研究的主旨与内容第10页
 三、研究的现状第10-12页
 四、前提性问题界定第12-18页
  (一) 韩非思想的内涵与外延界定第12-13页
  (二) 《韩非子》文本真伪考证第13-14页
  (三) 现代伦理学范畴与韩非伦理范畴的区别第14-18页
 五、本文的核心观点第18-19页
 六、论文特点及创新第19-20页
第二章 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第20-40页
 第一节 元伦理的基本范畴第22-32页
  一、善、应该、正当第23-28页
  二、元伦理理论选择与确证第28-32页
 第二节 规范伦理的基本范畴第32-38页
  一、道德起源与道德目的第32-34页
  二、道德评价标准与道德终极标准第34-35页
  三、道德原则与道德规则第35-37页
  四、个体道德与社会伦理第37-38页
 第三节 应用伦理的基本范畴第38-40页
  一、政治伦理第38-39页
  二、法律伦理第39-40页
第三章 法家伦理思想概述第40-56页
 第一节 法家的元伦理思想概述第40-45页
  一、道德本质第40-44页
  二、善恶之辩第44-45页
 第二节 法家的个体道德思想概述第45-49页
  一、法家的道德起源论第45-46页
  二、个体道德的功利论第46-49页
 第三节 法家的社会伦理思想概述第49-51页
  一、法家的道德目的论第49-50页
  二、社会伦理的功利论第50-51页
 第四节 法家的应用伦理思想概述第51-56页
  一、政治伦理第51-54页
  二、法律伦理第54-56页
第四章 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结构第56-82页
 第一节 法家伦理思想的内部结构第56-62页
  一、法家内部齐、晋之别第56-58页
  二、法家内部儒、墨、道之别第58-59页
  三、韩非对法家内部的整合第59-62页
 第二节 法家伦理思想的外部结构第62-82页
  一、时代背景与时代显学第62-71页
  二、韩非对先秦诸子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第71-82页
第五章 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第82-98页
 第一节 法家元伦理的核心范畴第82-85页
  一、道第82-84页
  二、德第84-85页
 第二节 法家规范伦理的核心范畴第85-92页
  一、仁与利第86-88页
  二、公与私第88-91页
  三、道德行为主体与道德总原则第91-92页
 第三节 法家应用伦理的核心范畴第92-98页
  一、国与君第93-94页
  二、法与刑第94-98页
第六章 法家伦理思想的范畴体系建构第98-114页
 第一节 元伦理范畴体系第98-102页
  一、道德相对主义认知第98-100页
  二、道德绝对主义追求第100-101页
  三、法家元伦理理论确证第101-102页
 第二节 规范伦理范畴体系第102-108页
  一、个体道德范畴体系第102-104页
  二、社会伦理范畴体系第104-107页
  三、法家规范伦理体系的二元结构第107-108页
 第三节 应用伦理范畴体系第108-110页
  一、政治伦理范畴体系第108-109页
  二、法律伦理范畴体系第109-110页
 第四节 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石范畴与内在逻辑第110-114页
  一、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基石范畴第110-112页
  二、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第112-114页
第七章 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第114-136页
 第一节 韩非的方法论第114-122页
  一、形名方法第114-118页
  二、解释学方法第118-122页
 第二节 韩非的功利论第122-130页
  一、功利人性论第122-125页
  二、功利政治论第125-127页
  三、功利文化论第127-130页
 第三节 韩非伦理思想体系的超越第130-136页
  一、韩非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第131-133页
  二、韩非伦理思想的现代超越第133-136页
结语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1-142页
后记第142-143页
论文摘要第143-147页
ABSTRACT第147-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
下一篇:从认知概念到伦理理念--进步观念解释原则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