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犬论文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犬细小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犬细小病毒概况第13-16页
        1.2.1 病原学第13-15页
            1.2.1.1 CPV病毒学分类第13页
            1.2.1.2 CPV形态和理化特性第13-14页
            1.2.1.3 CPV基因组结构和编码蛋白第14-15页
        1.2.2 流行现状第15-16页
            1.2.2.1 CPV的起源和进化第15页
            1.2.2.2 CPV在我国的流行现状第15-16页
    1.3 犬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第16-17页
        1.3.1 病毒的分离第16页
        1.3.2 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第16页
        1.3.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16-17页
        1.3.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第17页
    1.4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第17-21页
        1.4.1 技术原理第17-18页
        1.4.2 引物、探针设计第18-19页
        1.4.3 扩增产物检测方试第19-20页
            1.4.3.1 凝胶电泳法第19页
            1.4.3.2 实时荧光RPA法(real-time RPA)第19页
            1.4.3.3 侧流层析试纸条RPA(LFD-RPA)第19-20页
        1.4.4 RPA技术特点及优势第20-21页
            1.4.4.1 RPA技术的特点第20页
            1.4.4.2 RPA技术的优势第20-21页
        1.4.5 RPA技术的应用第21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犬细小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基础检测方法的建立第22-31页
    2.1 材料第22页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22页
        2.1.2 仪器设备第22页
        2.1.3 毒株与临床样品第22页
    2.2 方法第22-26页
        2.2.1 质粒构建第22-23页
        2.2.2 犬细小病毒RPA引物设计筛选第23-24页
        2.2.3 犬细小病毒RPA引物反应条件的优化第24页
        2.2.4 犬细小病毒RP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试验第24-25页
        2.2.5 犬细小病毒RP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试验第25-26页
        2.2.6 犬细小病毒RPA检测方法的样品检测第26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3.1 阳性标准质粒的构建第26-27页
        2.3.2 犬细小病毒RPA引物筛选结果第27页
        2.3.3 犬细小病毒RPA引物反应条件优化结果第27-28页
        2.3.4 犬细小病毒RPA检测方法敏感性试验结果第28-29页
        2.3.5 犬细小病毒RPA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第29-30页
        2.3.6 犬细小病毒RPA检测法的样品检测结果第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犬细小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第31-36页
    3.1 材料第31页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1页
        3.1.2 仪器设备第31页
        3.1.3 毒株与临床样品第31页
    3.2 方法第31-33页
        3.2.1 质粒构建第31页
        3.2.2 LFD-RPA引物、探针设计第31-32页
        3.2.3 犬细小病毒LFD-RP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试验第32页
        3.2.4 犬细小病毒LFD-RP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试验第32页
        3.2.5 犬细小病毒LFD-RPA检测方法的样品检测第32-33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3.3.1 犬细小病毒LFD-RP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试验结果第33页
        3.3.2 犬细小病毒LFD-RP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试验结果第33-34页
        3.3.3 犬细小病毒LFD-RPA检测方法的样品检测结果第34-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讨论第36-37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4页
致谢第44-45页
作者简历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绩效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以菏泽市立医院为例
下一篇:一种Pt微薄膜加热器的仿真优化设计和沸腾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