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论文

多年生黑麦草耐盐关键基因的挖掘与关联分析

缩写词表第3-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33页
    2.1 高等植物抵御盐胁迫的机制第14-26页
        2.1.1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第14页
        2.1.2 高等植物对Na~+的转运第14-21页
        2.1.3 钾在植物抵御盐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第21-22页
        2.1.4 高等植物对K~+的转运第22-25页
        2.1.5 植物积累多种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抵御盐胁迫第25-26页
    2.2 多年生黑麦草的应用及其耐盐性研究第26-28页
    2.3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关联分析的特点及应用第28-33页
        2.3.1 SNP的类型第28页
        2.3.2 关联分析的特点第28-30页
        2.3.3 基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步骤第30-31页
        2.3.4 关联分析的应用第31-33页
第三章 盐胁迫对8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生长表型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第33-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5页
        3.1.1 植物材料培养第34页
        3.1.2 植物材料处理第34-35页
        3.1.3 生长表型、离子含量的测定第35页
        3.1.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35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5-48页
        3.2.1 对照与盐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不同表型性状的变化及表型间的相关性第35-40页
        3.2.2 主成分分析法(PCA)对8个多年生黑麦草品种耐盐性的划分第40-42页
        3.2.3 不同类型多年生黑麦草生长指标的差异第42-43页
        3.2.4 不同类型多年生黑麦草Na~+含量与K~+/Na~+比的差异第43-44页
        3.2.5 不同类型多年生黑麦草C、N、P、Ca~(2+)、Mg~(2+)含量的差异第44-45页
        3.2.6 不同类型多年生黑麦草多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第45-48页
第四章 多年生黑麦草钾离子通道基因LpSKOR、LpAKT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48-5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4.1.1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第49-50页
        4.1.2 主要实验试剂以及所需培养基第50页
        4.1.3 总RNA的提取第50-51页
        4.1.4 反转录为cDNA第51页
        4.1.5 钾通道基因LpSKOR和LpAKT1核心片段的克隆第51-53页
        4.1.6 序列分析第53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3-58页
        4.2.1 多年生黑麦草总RNA的纯度及完整性检测第53页
        4.2.2 LpSKOR基因核心片段的克隆第53-54页
        4.2.3 LpSKOR基因核心片段序列分析第54-55页
        4.2.4 LpAKT1基因核心片段序列分析第55-58页
    4.3 讨论第58-59页
第五章 多年生黑麦草HKT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59-7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5.1.1 植物材料培养与处理第60页
        5.1.2 主要试剂及配方第60页
        5.1.3 总RNA的提取第60页
        5.1.4 反转录为cDNA第60页
        5.1.5 LpHKT1;4、LpHKT1;5及LpHKT2;1 核心片段的克隆第60-61页
        5.1.6 LpHKT1;4、LpHKT1;5及LpHKT2;13’、5’端的克隆第61-62页
        5.1.7 序列拼接与分析第6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2-72页
        5.2.1 多年生黑麦草总RNA的纯度及完整性检测第62-63页
        5.2.2 LpHKT1;4、LpHKT1;5及LpHKT2;1 核心片段的克隆第63-64页
        5.2.3 LpHKT1;4、LpHKT1;5及LpHKT2;13’、5’端的克隆第64-65页
        5.2.4 LpHKT1;4、LpHKT1;5及LpHKT2;1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5-72页
    5.3 讨论第72-74页
第六章 候选基因LpHKT1;5,LpHKT1;4及LpHKT2;1与多年生黑麦草耐盐相关性状间的关联分析第74-93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74-83页
        6.1.1 植物材料培养第74-80页
        6.1.2 植物材料盐处理第80-81页
        6.1.3 生长表型、离子含量的测定第81页
        6.1.4 群体结构分析第81页
        6.1.5 候选基因LpHKT1;4、LpHKT1;5、LpHKT2;1的测序和SNP的获得第81-82页
        6.1.6 多年生黑麦草多个表型性状与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第82-83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3-90页
        6.2.1 185份多年生黑麦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分布特征第83-84页
        6.2.2 185份多年生黑麦草种质资源群体结构的划分及连锁不平衡(LD)衰变第84-87页
        6.2.3 基因-性状的关联分析及氨基酸位点的变化分析第87-89页
        6.2.4 等位基因SNP的变异对表型性状的影响第89-90页
    6.3 讨论第90-93页
第七章 盐胁迫对不同耐盐性多年生黑麦草离子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93-111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93-97页
        7.1.1 植物材料的选择、培养与处理第93-94页
        7.1.2 株高、鲜重、干重和相对含水量的测定第94页
        7.1.3 Na~+,K~+和Ca~(2+)含量的测定第94页
        7.1.4 耐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94-96页
        7.1.5 LpHKT1;5组织定位第96-97页
    7.2 结果与分析第97-107页
        7.2.1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耐盐和盐敏感品种生长的影响第97页
        7.2.2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离子积累的影响第97-98页
        7.2.3 耐盐相关基因在多年生黑麦草根、茎、叶中的表达分析第98-101页
        7.2.4 盐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耐盐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101-107页
    7.3 讨论第107-111页
        7.3.1 LpAKT1和LpSKOR共同维持盐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体内K~+的稳态平衡第107页
        7.3.2 HKT家族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第107-108页
        7.3.3 LpSOS1和LpNHX1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第108-109页
        7.3.4 LpHKT、LpSOS1和LpNHX1协同调节多年生黑麦草体内Na~+稳态平衡第109-111页
全文结论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9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29-130页
致谢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各向同性磁导率薄膜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断奶应激对羔羊消化道结构与功能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