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机构和团体论文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研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13-20页
        1.1.1 文献综述第13-16页
        1.1.2 问题提出第16-18页
        1.1.3 研究视角第18-20页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20-21页
        1.2.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2.2 研究方法第21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1.3.1 研究目的第21页
        1.3.2 研究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新型研发机构的本质与特征第23-31页
    2.1 新型研发机构的本质第23-26页
        2.1.1 产学研深度合作第24页
        2.1.2 新的知识生产系统第24-25页
        2.1.3 新型社会建制第25-26页
    2.2 新型研发机构的特征第26-31页
        2.2.1 “四位一体”的组织模式第26-27页
        2.2.2 组织目标的双重定位第27-28页
        2.2.3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无缝对接第28-29页
        2.2.4 企业化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第29-30页
        2.2.5 走国际化道路第30-31页
第三章 新型研发机构的形成与发展第31-38页
    3.1 新型研发机构的形成第31-33页
        3.1.1 背景:R&D体制化第31-32页
        3.1.2 动因:科研与市场相融合第32-33页
    3.2 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第33-38页
        3.2.1 萌芽阶段第33-34页
        3.2.2 早期成长阶段第34-35页
        3.2.3 快速发展阶段第35-38页
第四章 新型研发机构的行动者第38-44页
    4.1 内部行动者第38-39页
    4.2 外部行动者第39-44页
        4.2.1 企业:市场支持第40页
        4.2.2 大学及研究机构:研发支持第40-41页
        4.2.3 中介组织:服务支持第41页
        4.2.4 政府及公共部门:政策支持第41页
        4.2.5 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第41-44页
第五章 新型研发机构的行动者网络运行机制第44-53页
    5.1 信息汇聚机制第44页
    5.2 利益协商机制第44-50页
        5.2.1 问题化:构建必经之点第45-46页
        5.2.2 利益锁定:组建研发团队第46-47页
        5.2.3 召募:成立产业联盟第47-49页
        5.2.4 动员:明确代言人第49-50页
    5.3 资本技术对接机制第50-51页
    5.4 人才培养机制第51-52页
    5.5 淘汰退出机制第52-5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6.1 结论第53-54页
    6.2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59-60页
附件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异质性的OKC社会与知识系统交互影响研究
下一篇:组织惯例的动态演化机制--基于交互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