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双超”型危险驾驶罪的教义学分析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双超”入刑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动因第10-14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风险社会法益保护的客观需求第10-11页
        一、风险刑法与“双超”入刑的必要性第10-11页
        二、法益保护与“双超”入刑的可行性第11页
    第二节 现实动因:“双超”行为立法规制的不足第11-14页
        一、行政规制的疲软第12-13页
        二、《修(九)》以前的刑事立法规制效果有限第13-14页
第二章 “双超”型危险驾驶罪的定性难题第14-18页
    第一节 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争议第14-15页
        一、“校车”内涵之争第14页
        二、“旅客运输”范围之争第14-15页
        三、“严重”的认定标准阙如第15页
    第二节 主观罪过形式的争议第15-18页
        一、故意说第15-16页
        二、过失说第16-18页
第三章 “双超”型危险驾驶罪的定性路径第18-23页
    第一节 客观构成要素的确定第18-20页
        一、“校车”内涵的界定第18-19页
        二、“旅客运输”范围的明确第19-20页
        三、“严重”标准的生成第20页
    第二节 主观罪过形式的认定第20-23页
        一、本罪的罪过形式不能是过失第21页
        二、本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第21页
        三、故意类别的具体认定第21-23页
第四章 “双超”型危险驾驶罪与相关犯罪的关系第23-27页
    第一节 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分与竞合第23-25页
        一、两罪的界分第23-24页
        二、两罪的竞合第24-25页
    第二节 本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分与竞合第25-27页
        一、两罪的界分第25-26页
        二、两罪的竞合第26-27页
结语第27-28页
致谢第28-29页
参考文献第29-30页

论文共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道教科仪与宋代文学
下一篇:论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异化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