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异化与矫正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9-12页
第一章 监视居住制度的文本及其功能第12-20页
    第一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文本第12-15页
        一、监视居住制度的现行法律文本第12-13页
        二、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修订第13-15页
    第二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第15-20页
        一、监视居住制度的共性功能第15-16页
        二、监视居住制度的拓展性功能第16-20页
第二章 监视居住制度的大数据实证考察第20-33页
    第一节 实施效果的提取指标第20-22页
        一、监视居住适用率第20-21页
        二、监视居住转拘率第21页
        三、监视居住转捕率第21-22页
        四、监视居住期限第22页
    第二节 实施效果的大数据挖掘方案第22-25页
        一、数据来源第22-23页
        二、锚词确定第23-24页
        三、提取规则第24-25页
    第三节 实施效果的数据展示第25-33页
        一、监视居住的适用率第25-28页
        二、监视居住的转拘率第28-30页
        三、监视居住的转捕率第30-32页
        四、监视居住的期限第32-33页
第三章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评析第33-38页
    第一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乏力第33-35页
        一、监视居住功能乏力的解读第33-34页
        二、监视居住功能乏力的推理第34-35页
    第二节 监视居住制度的功能偏离第35-38页
        一、监视居住异化为羁押的前置性程序第35-36页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异化为“准羁押”措施第36-37页
        三、监视居住功能偏离的推理第37-38页
第四章 监视居住功能异化的制度性成因第38-46页
    第一节 监视居住异化的成因要素第38-41页
        一、制度的三大基础要素第38-40页
        二、监视居住制度的基础性要素第40-41页
    第二节 监视居住功能异化成因的要素分析第41-46页
        一、规制性要素下的监视居住分析第41-43页
        二、规范要素下的监视居住分析第43页
        三、文化-认知性要素下的监视居住分析第43-44页
        四、要素之间的错误组合加剧了功能异化的倾向第44-46页
第五章 监视居住制度功能的矫正第46-50页
    第一节 理顺规制要素内的立法逻辑第46-48页
        一、坚守被监视居住人“相对自由的”修法路径第46-47页
        二、厘清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定位第47-48页
    第二节 重塑规范要素内的价值观念第48页
    第三节 强化文化-认知要素下的理性诉讼环境建设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超”型危险驾驶罪的教义学分析
下一篇:论消费信贷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