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药物学论文--兽医药理学论文

DPTM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表第16-1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7-27页
    1.1 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概况第17-18页
    1.2 截短侧耳素简介第18-19页
    1.3 临床和临床前截短侧耳素及应用第19-20页
    1.4 截短侧耳素的作用机制第20-22页
    1.5 截短侧耳素耐药性第22-23页
    1.6 截短侧耳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况第23-25页
    1.7 MRSA感染治疗概况第25-26页
    1.8 动物疾病模型第26页
    1.9 小结第26-27页
第二章 DPTM对小鼠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模型治疗作用研究第27-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2.1.1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1.2 菌株及实验动物第28-29页
        2.1.3 主要实验耗材与仪器设备第29页
        2.1.4 药物配制第29页
        2.1.5 培养基及计数平板的制备第29页
        2.1.6 DPTM体外抑菌实验第29-30页
        2.1.7 DPTM对小鼠肺炎模型的治疗作用试验第30-31页
        2.1.8 DPTM对小鼠肺和血液中Pasteurella multocida生长的影响第31-32页
        2.1.9 数据处理和分析第32页
    2.2 实验结果第32-37页
        2.2.1 MIC和牛津杯测定实验结果第32-33页
        2.2.2 DPTM杀菌曲线第33页
        2.2.3 存活率和肺湿干重(W/D)比第33-34页
        2.2.4 病理学观察第34-35页
        2.2.5 DPTM治疗后TNF-α,IL-1β,MCP-1 和IL-6的变化第35-36页
        2.2.6 DPTM对小鼠体内Pasteurella multocida的影响第36-37页
    2.3 讨论第37-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DPTM对MRSA小鼠皮肤感染模型治疗作用研究第39-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3.1.1 试剂及菌株第39-40页
        3.1.2 实验动物及分组第40页
        3.1.3 主要实验仪器第40页
        3.1.4 MRSA菌液的制备第40页
        3.1.5 MIC测定和牛津杯试验第40-41页
        3.1.6 MRSA43300深层皮肤感染小鼠模型制作及治疗第41页
        3.1.7 白细胞计数第41页
        3.1.8 HE及Masson三色染色第41页
        3.1.9 细菌计数第41页
        3.1.10 IL-6,TNF-α,IL-1β 和VEGF水平的检测第41-42页
        3.1.11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42页
    3.2 实验结果第42-46页
        3.2.1 MIC和牛津杯测定实验结果第42页
        3.2.2 MRSA43300感染小鼠模型的治疗第42-43页
        3.2.3 各组小鼠的病理组织切片第43-44页
        3.2.4 各组小鼠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第44-45页
        3.2.5 小鼠创面皮肤组织的细菌计数结果第45-46页
        3.2.6 各组小鼠血清IL-6, TNF-α 和VEGF的分泌水平第46页
    3.3 讨论第46-47页
    3.4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亚抑菌浓度DPTM对MRSA α-溶血素的抑制作用研究第48-5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4.1.1 主要试剂第48-49页
        4.1.2 主要仪器第49页
        4.1.3 试剂配制第49-50页
        4.1.4 MRSA43300菌株的活化与菌液制备第50页
        4.1.5 MRSA43300菌株计数第50页
        4.1.6 DPTM抑菌试验第50页
        4.1.7 DPTM对MRSA43300菌株溶血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4.1.8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51页
    4.2 结果第51-53页
        4.2.1 DPTM亚抑菌浓度抑制MRSA43300培养物上清对兔红细胞的溶血活性第51-52页
        4.2.2 DPTM亚抑菌浓度与MRSA43300共培养后培养物上清 α-溶血素含量的变化第52页
        4.2.3 DPTM亚抑菌浓度对MRSA43300的HIa和agr A基因转录的影响第52-53页
    4.3 讨论第53-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DPTM亚抑菌浓度对MRSA诱导RAW264.7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研究第55-6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5-59页
        5.1.1 主要试剂及引物合成第55-56页
        5.1.2 主要仪器第56页
        5.1.3 试剂配制第56页
        5.1.4 MRSA43300菌株的活化与菌液制备第56页
        5.1.5 MRSA43300菌株计数第56页
        5.1.6 细胞培养第56-57页
        5.1.7 DPTM对RAW264.7 巨噬细胞毒性实验第57页
        5.1.8 MRSA43300感染细胞的时间和数量确定第57页
        5.1.9 DPTM亚抑菌浓度对MRSA43300菌株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LDH和NO释放的影响第57页
        5.1.10 DPTM亚抑菌浓度对MRSA43300菌株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IL-6, TNF-α, IL-1β 的影响第57-58页
        5.1.11 DPTM亚抑菌浓度对MRSA43300菌株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NF-κB,iNOS和Cox-2的影响第58页
        5.1.12 DPTM亚抑菌浓度对MRSA43300菌株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NF-κB核转运的影响第58-59页
        5.1.13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59页
    5.2 结果第59-65页
        5.2.1 DPTM对RAW264.7 巨噬细胞毒性评价第59-60页
        5.2.2 MRSA43300对RAW264.7 巨噬细胞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浓度的确定第60页
        5.2.3 DPTM对MRSA43300菌株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LDH和NO释放的影响第60-61页
        5.2.4 DPTM亚抑菌浓度对MRSA43300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IL-6,IL-1β 和TNF-α 的影响第61-62页
        5.2.5 DPTM对MRSA43300菌株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NF-κB,i NOS和Cox-2的影响第62-63页
        5.2.6 DPTM对MRSA43300菌株诱导RAW264.7 巨噬细胞NF-κB核转运的影响第63-65页
    5.3 讨论第65-66页
    5.4 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DPTM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组织分布和排泄研究第67-84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67-71页
        6.1.1 主要试剂第67页
        6.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67-68页
        6.1.3 试验动物第68页
        6.1.4 溶液配制第68页
        6.1.5 生物样品处理第68页
        6.1.6 定量方法的建立第68-70页
        6.1.7 药代动力学研究第70页
        6.1.8 DPTM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第70页
        6.1.9 DPTM在大鼠尿液和粪便中的排泄研究第70-71页
        6.1.10 数据分析及处理第71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71-83页
        6.2.1 HPLC-MS/MS条件的优化第71-72页
        6.2.2 方法的验证第72-78页
        6.2.3 药代动力学第78-81页
        6.2.4 DPTM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第81-83页
        6.2.5 DPTM在大鼠体内的尿液和粪便排泄研究第83页
    6.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DPTM对肝微粒体CYP450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第84-94页
    7.1 材料与方法第84-87页
        7.1.1 主要试剂及引物合成第84-85页
        7.1.2 主要实验仪器第85页
        7.1.3 溶液的配制第85页
        7.1.4 探针底物检测方法的建立第85-86页
        7.1.5 DPTM对CYP450酶亚型的抑制第86页
        7.1.6 DPTM对Hep G2细胞的CYP450酶亚型m RNA的影响第86-87页
        7.1.7 数据处理第87页
    7.2 结果第87-92页
        7.2.1 探针底物检测方法第87-88页
        7.2.2 DPTM对CYP450酶亚型的抑制作用第88-90页
        7.2.3 DPTM对Hep G2细胞的毒性第90-91页
        7.2.4 DPTM对HepG2细胞CYP3A4、CYP2E1、CYP2C9、CYP1A2、CYP2D6 mRNA表达的影响第91-92页
    7.3 讨论第92-93页
    7.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八章 全文结论第94-95页
全文创新点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作者简历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阿司匹林丁香酚酯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核仁素在兔出血症病毒感染与复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