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 | 第10页 |
1.1.2 深圳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轨道交通客流特征 | 第12-13页 |
1.3.2 轨道站点客流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3.3 轨道交通服务范围 | 第14-15页 |
1.3.4 轨道交通客流规模预测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轨道车站接驳客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36页 |
2.1 接驳客流特征调查 | 第18-25页 |
2.1.1 吸引范围的定义及相关调查问题的描述 | 第18-19页 |
2.1.2 研究对象及调查描述 | 第19-21页 |
2.1.3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25页 |
2.2 轨道车站接驳客流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9页 |
2.2.1 量化指标确定 | 第25-27页 |
2.2.2 不同车站公交接驳比例差异分析 | 第27-28页 |
2.2.3 不同车站自行车接驳范围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2.3 基于大类统计的步行接驳范围确定及其精细化数据提取 | 第29-35页 |
2.3.1 步行区接驳距离计算 | 第29-31页 |
2.3.2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重叠区划分 | 第31-32页 |
2.3.3 精细化量化指标提取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3章 轨道车站客流时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57页 |
3.1 运营客流特征基础理论 | 第36-40页 |
3.1.1 客流时变特征类型 | 第36-38页 |
3.1.2 其他客流特征指标 | 第38-40页 |
3.2 基于车站客流时变特征的聚类分析 | 第40-48页 |
3.2.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客流特征提取 | 第41-43页 |
3.2.2 基于客流时变特征的车站类型划分 | 第43-47页 |
3.2.3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3 不同类型车站的其他客流特征指标 | 第48-52页 |
3.3.1 高峰小时系数 | 第49-50页 |
3.3.2 高峰小时时间段 | 第50-51页 |
3.3.3 高峰小时客流量波动系数 | 第51页 |
3.3.4 超高峰小时系数 | 第51-52页 |
3.4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轨道车站时变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3.4.1 指标提取 | 第52-54页 |
3.4.2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轨道车站客流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73页 |
4.1 不同类别车站客流规模特征分析 | 第57-58页 |
4.2 不同类别车站客流规模与多维度指标关系解析 | 第58-66页 |
4.2.1 周边土地利用对轨道车站客流规模影响关系 | 第58-64页 |
4.2.2 站点功能属性与轨道车站客流规模影响关系 | 第64-66页 |
4.3 基于多元LOGIT模型的客流规模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 | 第66-71页 |
4.3.1 模型描述 | 第66-67页 |
4.3.2 模型变量处理 | 第67-68页 |
4.3.3 多元模型的建立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轨道车站客流形成机理及实例分析 | 第73-84页 |
5.1 车站客流影响要素 | 第73-79页 |
5.1.1 客流及其影响要素的互动关系 | 第73-74页 |
5.1.2 车站客流形成机理 | 第74-76页 |
5.1.3 客流规模预测 | 第76-79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79-80页 |
5.3 实例分析 | 第80-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84-85页 |
6.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