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企业并购流程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引言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二)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价及本文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及论文逻辑框架 | 第13-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论文逻辑框架 | 第14-15页 |
(五) 本文创新点 | 第15页 |
三、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一)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1、概念 | 第15页 |
2、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3、内部控制的本质 | 第16-17页 |
4、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现状 | 第17页 |
(二) 并购流程概述 | 第17-20页 |
1、准备阶段 | 第18-19页 |
2、实施阶段 | 第19页 |
3、整合阶段 | 第19-20页 |
四、内部控制与企业并购的关系 | 第20-24页 |
(一) 内部控制目标在并购中的实现 | 第20-21页 |
1、合理保证企业并购活动合法合规 | 第20-21页 |
2、资产安全及保值增值 | 第21页 |
3、财务报告及并购信息真实完整及时 | 第21页 |
4、并购决策及执行讲究效率与效果 | 第21页 |
5、并购活动符合并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 第21页 |
(二) 内部控制要素影响并购的作用机理 | 第21-24页 |
1、内部环境 | 第22页 |
2、风险评估 | 第22-23页 |
3、控制活动 | 第23页 |
4、信息与沟通 | 第23页 |
5、内部监督 | 第23-24页 |
五、并购流程中的风险点分析 | 第24-28页 |
(一) 并购风险的界定 | 第24页 |
(二) 并购流程中的风险点 | 第24-28页 |
1、战略准备阶段 | 第24-25页 |
2、方案设计阶段 | 第25-26页 |
3、谈判签约阶段 | 第26-27页 |
4、并购接管阶段 | 第27页 |
5、并购后整合阶段 | 第27页 |
6、并购后评价阶段 | 第27-28页 |
六、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并购流程各风险点中的运用 | 第28-38页 |
(一) 准备阶段 | 第28-31页 |
1、成立专门的并购小组 | 第28-29页 |
2、建立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 | 第29-30页 |
3、尽职调查应全面可靠 | 第30-31页 |
(二) 实施阶段 | 第31-35页 |
1、慎重估计目标企业价值 | 第31-33页 |
2、选择最有利的支付方式 | 第33-35页 |
3、合同风险评估及规避 | 第35页 |
(三) 整合阶段 | 第35-37页 |
1、并购方与目标方应全面整合 | 第35-36页 |
2、客观评价、及时反馈 | 第36-37页 |
(四) 企业并购流程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思路 | 第37-38页 |
七、案例分析 | 第38-65页 |
(一)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 | 第38-52页 |
1、并购背景 | 第38-39页 |
2、并购方与目标方企业简介 | 第39-45页 |
3、并购动因 | 第45-46页 |
4、并购过程 | 第46-48页 |
5、风险点分析 | 第48-49页 |
6、内部控制制度运用建议 | 第49-50页 |
7、对比案例:华润收购深万科 | 第50-52页 |
(二)中石化并购 Tanganyika Oil | 第52-58页 |
1、并购背景 | 第52页 |
2、并购方与目标方企业简介 | 第52-54页 |
3、并购动因 | 第54页 |
4、并购过程 | 第54-55页 |
5、风险点分析 | 第55页 |
6、内部控制运用建议 | 第55-56页 |
7、对比案例:华立收购飞利浦CDMA技术研发部门 | 第56-58页 |
(三)上汽集团并购奇瑞 | 第58-65页 |
1、并购背景 | 第58页 |
2、并购方与目标方企业简介 | 第58-60页 |
3、并购动因 | 第60页 |
4、并购过程 | 第60-62页 |
5、风险点分析 | 第62页 |
6、内部控制制度运用建议 | 第62页 |
7、对比案例:蒙牛并购君乐宝 | 第62-65页 |
八、结论、局限及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