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系族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基于中技系和复星系的对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3.1 系族 | 第15-16页 |
1.3.2 内部资本市场 | 第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系族相关文献 | 第17-18页 |
2.1.1 系族运作机制研究 | 第17页 |
2.1.2 多元化视角下的系族研究 | 第17-18页 |
2.1.3 系族上市公司特征研究 | 第18页 |
2.1.4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2.2 内部资本市场相关文献 | 第18-27页 |
2.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18-23页 |
2.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23-25页 |
2.2.3 文献评述 | 第25-27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3.1 内部资本市场的形成 | 第27页 |
3.2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 | 第27-28页 |
3.3 内部资本市场中的代理问题 | 第28页 |
3.4 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测度 | 第28-31页 |
4 中技系和复星系构建过程及资本运作的对比分析 | 第31-56页 |
4.1 中技系构建过程及资本运作手段 | 第31-39页 |
4.1.1 中技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4.1.2 中技系组成公司概况 | 第32-34页 |
4.1.3 中技系资本运作手段 | 第34-39页 |
4.1.4 中技系内部资本运作小结 | 第39页 |
4.2 复星系构建过程及资本运作手段 | 第39-47页 |
4.2.1 复星系的构建 | 第39-41页 |
4.2.2 复星系组成公司概况 | 第41-42页 |
4.2.3 复星系资本运作手段 | 第42-47页 |
4.2.4 复星系内部资本运作小结 | 第47页 |
4.3 系族内部资本配置效率 | 第47-49页 |
4.4 系族上市公司价值分析 | 第49-55页 |
4.4.1 系族上市公司财务分析 | 第49-54页 |
4.4.2 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分析 | 第54-55页 |
4.5 小结 | 第55-56页 |
5 系族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63页 |
5.1 系族的多元化 | 第56-58页 |
5.1.1 多元化产业规划 | 第56-57页 |
5.1.2 多元化的程度 | 第57页 |
5.1.3 多元化的类型 | 第57-58页 |
5.2 内部资本市场的组织模式 | 第58页 |
5.3 股权结构 | 第58-61页 |
5.3.1 股权制衡 | 第59-60页 |
5.3.2 机构持股 | 第60-61页 |
5.4 整体上市程度 | 第61-62页 |
5.5 市场环境 | 第62-63页 |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7页 |
6.2.1 对系族内部机制完善的建议 | 第63-64页 |
6.2.2 对外部制度和市场环境改善的建议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